消委会调查指7成半滑板不符安全标准 增用家受伤风险

消委会测试16款滑板,发现七成半未符合欧盟安全标准,10款样本未能通过模拟着地跌落测试,当中一半更于测试后出现裂缝。有5款样本结构不安全,例如板身出现尖角、固定轮有螺丝凸出、板面防滑功能未如理想等,可能增加用家受伤风险。
滑板按可承载重量分为两个级别。消委会模拟运动员在16款滑板上跳动,测试滑板承受撞击及压力的能力,发现5款可承重20公斤至50公斤的B级样本,木板未能负重而出现破裂;另有3款B级样本车轴承部件出现破裂、弯曲甚至断开,2款可承重20至100公斤的A级样本,亦出现类似情况。
消委会又关注,有11款滑板样本的标签资讯不足,未有标示最大承载量,3款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的滑板,未有列出应戴上安全保护装备、不应在马路上使用等标示,提醒家长要陪同儿童在安全地方使用滑板,市民使用时亦要配戴适当保护装备,以免失平衡而受伤。
消委会建议,购买前应留意包装上的资讯,和检视产品情况、最大承重量等安全资料,使用时应配戴头盔、手套、护膝等防护装备,并建议厂商应主动提供相关资讯。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嫺表示,假如成人重量超出滑板可承重量,会造成滑板损毁,消费者可衡量使用习惯和滑板的可承重量,决定是否更换。她又建议定期检查滑板和部件,如有耗损应进行维修。
黄凤嫺又表示,其中8款产品未有声称来源地,其余大部分来自内地,但认为产品品质主要与生产商的材料、制造过程、品质监控有关,与采购方式和产地来源无必然关系。她又指,目前本港已有《消费品安全条例》,以及《玩具及儿童产品安全条例》,提出产品要符合安全等原则性要求,厂商亦要在标签上提供安全使用指引,但强调消费者都有一定责任,若家长无看管儿童,或初学者进行高难度动作等而招致意外,相关责任和风险有机会要由消费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