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间社福机构及学校WhatsApp群组被骑劫 900人资料外泄

私隐专员公署表示,过去一个月,接获5间社福机构和学校的资料外泄事故通报,表示他们用作与受助人、学生或家长通讯的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的帐户遭到骑劫,骗徒继而盗用已骑劫的WhatsApp帐户假冒受害机构,向通讯录的联络人发送骗取金钱的讯息。事件涉及近900名受助人、学生、家长或职员的姓名及手提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

私隐专员钟丽玲接受电台访问时指,受影响的大约900人中,有个案可能涉及住址和银行资料外泄,细节仍要调查。她相信5宗通报都属于随机骑劫行为,并非特别针对机构或学校,而公署在去年全年至今年8月,都没有收到同类通报,到上月就录得5宗通报,反映WhatsApp帐户遭骑劫案件明显增加。
钟丽玲指,市民未必得悉自己的资料已被外泄,部分人亦忽视电话号码外泄的严重性,但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电话号码在网上搜寻更多受害人资料,或假扮受害人亲友行骗,如果有人以电话号码作为不同帐户的密码,帐户就有机会被盗用。
公署呼吁市民启用WhatsApp的双重认证功能,定期在WhatsApp设定中检查已连结装置,并登出不再使用或不明的装置连结;切勿向他人透露密码或验证码;在网上搜寻WhatsApp网页版时,小心留意网页连结,不要误按虚假的WhatsApp网页版。一旦收到他人在WhatsApp要求借钱、汇款或提供个人资料的讯息,应先确认发送者的身分。
电脑保安事故协调中心表示,近日发现针对WhatsApp等即时通讯帐户的新式钓鱼攻击活动,黑客透过建立伪冒的登入网页,然后在搜寻引擎投放广告,令伪冒网页显示于搜寻结果的当眼位置,诱导用户进入钓鱼网页,扫描网页上所显示的二维码。用户一旦不慎扫描相关的二维码,黑客就可以存取帐户,冒充身份联络及欺诈受害人亲友。
中心指,黑客一旦获得即时通讯帐户的存取权限,就可以获得该帐户中的大部分资讯和数据,例如照片、影片、文件、聊天记录和通讯录资讯。黑客甚至可以冒充用户,向受害人的亲友发送恶意讯息,例如要求转账或购买点数卡,事后更会用封存功能,隐藏恶意讯息,以免受害人发现。
中心呼吁市民保持警惕,应验证即时通讯平台的网址,才进行登入程序,不要点击不明来历的连结,例如来自搜寻引擎的广告等。中心又指,市民应定期检查即时通讯帐户,有否不明装置连结,定期检查已封存的讯息;如收到亲友的财务要求讯息,最好致电对方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