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垃圾电话拦截程式需小心 消委会吁提防泄露手机资料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使用垃圾电话拦截程式需小心 消委会吁提防泄露手机资料

消委会测试市面5款垃圾电话拦截程式,发现“CallApp”在取得存取权限后,会自动将用户通讯录中所有联络人的资料上载和整合到程式的数据库中,其他用户使用程式中“反向搜索”功能,就可以透过输入他人的电话号码,追溯到中英文名、电邮地址、社交媒体连结等个人资料。

另外,“Truecaller”官方网站下载版本,设有“强化搜寻”功能,用户可以向程式分享通讯录,供其他用户搜索。有个别人士的住址,甚至每月租金等敏感资料都被显示在姓名当中,相信有关资讯可能是源自当事人的业主或地产经纪的通讯录。

消委会又发现,“CallApp”的私隐政策指,如果用户容许程式收集他人的资料,应该告知通讯录上的人,消委会认为,政策强行将摄取通讯录的责任加诸在用户身上,做法不合理亦不可行;而“CallApp”的资料保存期限是5年,但程式的私隐政策亦提及,即使期限届满,用户资料仍可能会存放在备份系统,消委会认为做法明显欠妥。

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副主席陈建年说:“只要用户在通讯录储存亲友的电话号码,而使用程式时同意被读取通讯录的话,即使亲友本身从未下载或批准程式使用自己的资料,资料亦会被取用和上载,令人防不胜防。”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指,当市民拣选使用这类程式时,不应“人云亦云”,要仔细了解程式的私隐政策,以及会否授权让程式查阅自己的通讯录,她指,部份测试的扪拦截来电程式不会读取通讯录,并使用非应邀来电回报网站,以过滤来电,如有需要使用这些程式,务必比较清楚,做足功课,衡量自己需要,小心选择。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