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宇稱滅赤要「經營帳目」與「非經營帳目」合計 政府財政需量入為出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分別列出「經營帳目」與「非經營帳目」,指要以不同理財目標和方法分別管理,預計「經營帳目」可於2026/27年度滅赤,「非經營帳目」6個年度都「見紅」,未能提出滅赤日期。
對於有意見認為,有關論述被是「財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電台節目指,兩個賬目一直存在,處理日常開支的「經營帳目」要嚴守嚴控,投資未來的「非經營帳目」可帶來長遠經濟回報,發債只會用於後者,包括基礎建設和公務工程。他說赤字是合計兩個賬目,只是今次分開解釋,讓社會更加了解政府財政。
《基本法》列明公共財政須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許正宇說,政府要「睇餸食飯」,但為了未來發展,不應只「勒緊褲頭」,投資型支出會為香港經濟擴容增量,會考慮香港負荷能力,以及可從市場調動多少資金。 許正宇又指,本港以往聚焦服務業,中長期經濟發展要做好不同產業,包括在創科和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並爭取科創公司來港上市。
許正宇指,衡量政府是否符合《基本法》避免赤字的財政原則,要考慮整體情況,開支型支出沒有回報,要小心處理,但投資型支出,例如建設北部都會區,會為香港經濟擴容增量,就要視乎香港負荷能力,以及可從市場調動多少資金。他說赤字情況會動態改變,在控制支出同時 ,要想辦法增加收入。
許正宇指,本港以往聚焦服務業,中長期經濟發展要做好不同產業,包括在創科和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同時爭取科創公司來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