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节目指美国稳定币 将成美元霸权向全球数字金融渗透

《央视》旗下新媒体“玉渊谭天”发表题为《稳定币,是美元的”救心丸”吗?》的文章,指美国积极推动稳定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化解美债风险,更大的目标还在于加深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如果稳定币不加限制传播,美元的影响力将更加侵蚀他国的主权货币体系。
文中指,意大利财政部长已发出警告,指出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可能”排挤”欧元。而对于那些本币系统脆弱、通胀高企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冲击将更为直接和猛烈。由此可见,在美国看来,稳定币不仅仅是解决美债问题的”救心丸”,并将成为美元霸权向全球数字金融领域渗透的一个窗口。
文章还指出,稳定币是一个金融创新工具,金融资产金融交易的数字化也是未来趋势。但稳定币背后牵动着金融稳定、监管和国家债务结构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需要谨慎对待。若不能合理设计,忽视风险属性,用来作为增加债务的杠杆工具,拖延美元自身实质问题的解决,甚至作为收割别国货币主权的”镰刀”,将导致风险积聚,给美国金融体系的运行带来反噬。
文章引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去年美国联邦政府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已经超过10%的安全线。而稳定币的出现,令美国看到新的可能,设想个人以1美元购买1个由泰达公司发行的稳定币(USDT),由于背后有美债资产作抵押,用户相信未来能够等值兑换;而发币公司可以用收到的这1美元,购买美债或进行二次投资。
按照美国的设想,随着稳定币市场的扩张,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7万亿美元,而稳定币发行商将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之一。将会形成全新的”链上美债循环”,即是美国财政部发债,稳定币公司用美元购买,美国财政部获得资金;而稳定币公司则可以再用卖出稳定币的钱继续去买国债,发行稳定币。
而美国正审议的法案,更特意严格限制境外实体在美国发行稳定币,令到关键的”新买家”在美国政府的可控范围内。 而稳定币的交易基于区块链、点对点、去中心化,不需要经过各国的央行体系。目前,全球9成以上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使用早已跨越国界,正是美国所乐见的,亦会进一步挤压现实世界中各国本币的空间。
“玉渊谭天”的文章指,稳定币这种循环,难免会积累系统性风险。包括很难保证发行机构有足够多的等额资金储备。泰达币到今年第1季度,持有美国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超过全球大部分主权国家。如果用户集中要求兑付,泰达公司必须立刻拿出这么多现金。但国债并不是马上能变现的资产,如果流动性出现问题,就会像银行挤兑一样,引爆系统性危机。
文章又说,稳定币对美债的作用,更多是”存量转移”而非”新增流动性”。连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都表达过隐忧。而出于流动性考虑,稳定币发行商的投资组合,主要锚定T-bills等短期国债,仍然无法解决美国中长期国债的流动性问题。而中长期国债在美国国债中占比近80%,是财政部的压力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