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处上半年收126宗不当对待本地劳工投诉 逾七成半为饮食业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指出,若有市民认为雇主为聘请外劳而不当对待本地劳工,欢迎致电劳工处投诉热线,他指上半年劳工处收到126宗投诉,逾七成半为饮食业,涉及雇主怀疑聘请外劳后解雇本地劳工。孙玉菡表示,若调查属实,会对涉事雇主作行政制裁;劳工处同时会加强对巡查食肆,要求本地劳工和外劳比例须符合规定。
对于有企业以全公司整体员工数目,作为计算本地劳工和外劳比例,但前线员工的外劳比例超出规定。孙玉菡指,若细分员工比例,会对中小企营运构成困难,又否认大公司容易钻漏洞,强调审批外劳过程严谨。

孙玉菡又表示,至今收到约50名鸿星海鲜酒家员工求助,涉及的欠薪及遣散费等约800万元,劳工处正联络鸿星履行雇主责任,若有能力须支付薪金,否则将动用破欠基金协助。 本港3月至5月失业率升至3.5%,为近两年半新高。
孙玉菡指,本港经济处于转型期,建造、零售及饮食业界等面对困难,失业率稍微上升,但仍与过去20年的平均数相若。他又说,劳工处会协助餐饮界失业员工求职,亦强调输入外劳政策会优先确保本地员工就业,目前外劳只占总劳动人口约1%,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为加强支援照顾者,《施政报告》提出建立护老者和残疾人士照顾者数据库,结合社署、医管局及房署资料,提前辨识高危个案。孙玉菡表示,与私隐专员商讨后,认为数据互通符合私隐条例,将于数星期后,率先在老化严重的沙田和观塘区试行,针对低收入照顾者及屋邨长者,由社福机构及关爱队主动上门探访,协助长者登记成为社福机构会员等,并尽快推行至全港。
孙玉菡强调,为保障私隐,机构及关爱队只会得知高危个案的姓名、住址,而不会知道病历等资料,为确保有需要人士得到帮助,当局倾向不让照顾者签署同意书或选择退出数据库。
政府年底将会推出方案保障外卖员、速递员等新兴数码平台工作者。孙玉菡表示,现时各数码平台为员工购买的意外保险保障范围及数额不一,初步构思立法规定平台要为员工购买指定金额的意外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