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发现蟹存在特异致敏原 部分人只对某种蟹过敏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中大医学院发现蟹存在特异致敏原 部分人只对某种蟹过敏

贝类过敏是本港青少年和成人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主要食物过敏成因,全球约有 2%人口患有甲壳类及贝类海鲜过敏(统称为贝类过敏),包括虾、蟹、扇贝、青口、蚬、龙虾、蠔和鲍鱼,而蟹是继虾之后,第二普遍的致敏原,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喘鸣,严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在2022年开始,招募64位蟹过敏患者,将他们的血清样本,与本港常见的六种蟹,包括花蟹、蓝花蟹、青蟹、松叶蟹、大闸蟹及皇帝蟹,进行致敏原分析,得出有11种蟹致敏原,其中8种致敏原更是首次发现。

团队发现原肌球蛋白(TM)和精胺酸激酶(AK)是所有蟹类中主要且常见的致敏原,显示所有蟹都存在很高以及非常普遍的致敏性,但部分蟹拥有突异性过敏,令部人只对特定的蟹才有过敏反应,例如有人对肉蟹过敏,但可以照常吃大闸蟹。团队指,有关研究结果,可以在临床上通过精准的过敏诊治,为贝类过敏患者,带来有科学证据的治疗建议。

研究团队又指,皇帝蟹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螃蟹,而是石蟹科的甲壳类,由寄居蟹的祖先进化而来,属于异尾类动物,当中存在一种只有皇帝蟹才有的特异性致敏原,名为苹果酸脱氢酶(MDH),会令人体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而且致敏率最高,达41.4%。团队已将皇帝蟹的特异性致敏原进行注册,并在两个国际过敏大会上发表研究结果,以及在国际期刊发表有关研究结果。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