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稱無論政府政策意願有多良好 最重要是執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月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他早上率領司局長,包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等,到元朗一間中學出席第二場地區諮詢會,有超過120名市民及地區人士出席。李家超表示,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政府會大力推動在北都引入高端及含金量的產業。他又提出,可以思考「主題+旅遊」的概念,舉例可以過過旅遊推廣本港的中醫藥業,本港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亦值得推廣,說好香港文化故事。

在地區諮詢會上,有東涌居民憂慮,「北車南下」實施後,當區交通負荷過大。有地區人士希望,政府進一步在善用閑置土地,簡化審批手續興建社區設施。有市民希望以沙田城門河作為試點,發展水陸特色「運動走廊」,有人提出在大埔馬料水發展綠色旅遊,亦有市民期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旅遊產業。
亦有中學生建議政府對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加強支援,並建議當局與企業合作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有少數族裔希望,政府加強對非華裔中學生學習中文的支援,以及加強對他們的就業支援。

李家超回應說,政府等同於人體的大動脈,推行政策時盡量「打開血管」,令血液流暢得最好,而地區是微絲血管,當中有很多不同問題,要依靠區議會、三會和關愛隊的力量。他指,政府希望打通整個社會的「任督二脈」,但推出政策時亦要微觀落地,希望社會利用好地區治理的體制。
李家超又說,很同意市民所講Work Together,無論政府如何努力,都需要市民共同打拼。他強調,政府會努力,在政策上做多一些,但需要社會共同推動。
李家超說,少數族裔是香港家庭的一大部份,希望他們可以融入整體社會發展,但他們在教育方面需要有特殊措施配合,多年來都投入很多相關教育資源,亦加強了少數族裔服務中心,關愛隊亦有向少數族裔提供服務。當局亦會做到精準扶貧,找出最有需要的人士向他們提供支援。

李家超又表示,很重視地區諮詢會,因為無論政府的政策意願有多良好,最重要是執行,希望地區人士告訴他政策優次或執行力度夠不夠,又說每天都會有新問題出現,希望可以有預防及應對方法。
在諮詢會上,有市民關注龍鼓灘及屯門西填海,認為如果要在那處推行填海,需要先做好交通配套,包括建設行車天橋等,又指龍鼓灘已經有很多厭惡性設施,帶來空氣污染及噪音問題,虧欠了居民,加上經常有重型車輛來往,影響居民的生活。
有從事高端人才工作的市民說,不少跨國公司把地區總部搬離,希望政府考慮如何留住高端人才及相關公司企業,強調要有足夠職位才能留住人才。亦有中學生反映,政府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加上學校資助減少,令免費課外活動也變為收費,不少同學也因此放棄了課外活動,期望財赤之下,要平衡青年發展。
李家超回應說,市民都同意不同地區的發展,但居民的日常生活亦很重要,尤其要做好基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會重視;人才方面,李家超說,已經吸納了不少人才,但需要留住他們,真真正正能夠貢獻香港。他說,需要推動總部經濟,令更多公司來港設總部。
有市民關注,在老齡化問題下,獨居、雙老或患有慢性病長者的需要;亦有市民說,智障人士的院舍輪候時間長,希望能夠增加院舍的數量。李家超回應,在照顧在需要人士的同時,亦需要支援照顧者,他又說,不少長者仍然是精力充㳍,希望做到長者可以協助到其他有需要長者。
另外,有市民詢問,政府文化政策的大方向,包括推動粵劇文化等;亦有市民關注傳統文化及地區發展,建議多作推廣。李家超回應,做好旅遊產業,需要場地、人才、資源、內涵及政策配合,五方面是環環相扣,亦需要培育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