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称遥距诊症监管绝对有优化空间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消委会称遥距诊症监管绝对有优化空间

消委会研究发现,私家中西医提供的“遥距诊症”服务监管框架分散、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另外,商家服务和收费资讯透明度不足,消费者对遥距医疗平台或通讯工具的私隐和安全性亦存疑。

消委会主席陈锦荣在电台节目表示,参考其他地方的经验,不少地区都要求医生与病人进行“遥距诊症”前,先进行一次面对面诊症,先了解病人背景,生活习惯等,特别是要处方一些比较敏感的药物,例如是精神药物前,更应该先了解病人身份,更谨慎处理。他又认为本港现时在“遥距诊症”的监管方面,绝对有优化空间,因现时的指引只适用于中西医,但“遥距诊症”正逐步扩展至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因此需要优化指引,内容要更细致和具针对性。

陈锦荣说:“最好医患关系先建立,我们亦建议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开处方药前,特别是药物、较为敏感精神科药物等,最好之前做首次面对面诊症,病人对医疗提供者身份亦较清楚,有面对面的诊症经验,处方药需要较为谨慎处理。”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林哲玄在同一节目表示,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遥距诊症”,他说遥距医疗是一种诊症模式,监管原则应该与实体诊症一致,但是“遥距诊症”使用的电子平台就需要规管。他建议由政府的“医健通”提供“遥距诊症”电子平台服务,以保障病人私隐和数据。如果平台是由政府亲自监管和管理,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本身是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的立法会议员陈永光亦赞同由“医健通”提供“遥距诊症”电子平台,以保障病人私隐,又认为现时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有关遥距医疗服务的专业道德指引需要加强,厘清各方面的权责问题。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