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将成美元人民币和欧元三足鼎立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发表文章,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正在发生动摇,美国不断高企的海外净债务,是一颗定时炸弹。将来国际储备货币可能出现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三足鼎立之势。
余永定的文章指出,虽然美元作为国际单一储备货币的地位逐渐受到质疑,但以美元为中心的后布列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后布列顿森林体系”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包括突然崩溃、维持现状,或三足鼎立。
余永定指,所谓”突然崩溃”是指美元在短时间内丧失国际储备货币地位,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逊突然宣布关闭”黄金窗口”,布列顿森林体系突然崩溃就是先例。

“布列敦森林制度”是指由1944年7月至1973年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心的货币制度,并由此而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但1960至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1971年12月,美国总统尼克逊颁布法令,宣布美国联准会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受投机客打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列敦森林制度完全崩溃,宣告结束。全球主要货币进入全面自由浮动的时代,亦称为“后布列敦森林时代”。
余永定的文章说,至于”维持现状”是指美元的国际货币作用下降,但由于路径依赖,加上没有其他货币可以取代美元的支配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停滞在后布列顿森林体系。至于”三足鼎立”就是欧元和人民币,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渐提升,蚕食美元的地盘,最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余永定指,在美国海外净债务占GDP比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元保持稳定的时间,已远超经济学家的预想。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一直增加,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和组织不断增持美元。截至2024年底,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约为12.73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占比达57%至59%。美国得以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将好日子一直维持到今天。
但他指,美国不断高企的海外净债务,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美国海外净债务占GDP比率达到某一数值,外国政府和投资者不再相信美国能以实际资源量,赎回美元债务,就会抢先把美元”借条”兑换成”真金白银”,从而引发国际收支危机和美元危机。美元的武器化,亦削弱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元资产的意愿。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亦加剧外国投资者的担忧。

余永定说,去年12月国际投资者减持美债1685亿美元,去年全年各国央行购买约1000吨黄金,是以往年度购买量的两倍,目前各国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已经高达36000吨,接近1965年38000吨的最高水平。而美债美股的价格同升、同降,说明投资者开始逃离美元资产。
余永定指,在欧洲人眼中,美元在战后的支配地位,是建立在美国的硬实力—军事力量基础之上,欧洲已经开始重建自己的硬实力,欧洲的观点和立场值得关注。
地缘政治正影响区域金融与货币合作,地缘政治地位相似的国家开始抱团取暖,欧元区国家和中国努力在外汇储备、国际债券、国际信贷、外汇成交量等领域,加强本国货币的国际作用。金砖国家则增加人民币和本币在成员国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
余永定认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突然崩溃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应该是小概率事件,”三足鼎立”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由于中国的崛起,这种前景不可避免。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的出现,是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中的”黑天鹅”,中国将数字货币应用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作出众多努力,已经取得很多成果。
余永定指,确保中国海外资产安全,是目前的突出问题,中国必须贯彻落实“双循环”方针,依靠内需驱动经济增长。中国应该努力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避免进一步积累美元外储,亦可以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有序减持美元资产;同时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创造必要条件。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第三大债权国,完全可以根据具体交易的性质,向交易对象提出相应要求,例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些国家向中国借钱需要发行熊猫债。
余永定强调,中国必须且完全可以形成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环。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必能占据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