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近一成中小学生曾受诈骗 平均损失逾千元

香港会计师公会今年5月至6月期间,以网上问卷形式访问超过2000名小四至中三学生,评估本港中小学生的理财能力为“B-”级,反映学生普遍掌握基础理财知识,拥有正确消费态度,但有逼切性提升网络安全,及防范科技诈骗风险的能力。
受访学生普遍对自身防骗能力评价甚高,在最高5分当中,平均分达4.1分,但有近一成受访学生表示曾因诈骗而蒙受金钱损失,平均损失约1100元,最高损失金额达1万元,主要涉及诈骗类型包括“承诺零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或货物转售”、“游戏点数交易”、“网购”及“帐户被盗用”等。
公会认为,调查反映,学生普遍低估数位环境的诈骗风险,容易受“着数”、“快钱”等金钱诱惑吸引,有迫切性加强学生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
调查又显示,有逾87%学生有储蓄习惯,与两年前相若;逾50%学生有记录收入及支出习惯。小学生平均每周获得零用钱93.8元,中学生为320.9元,两者均较2年前调查有明显升幅并跑赢通胀。
此外,有近44%学生曾向他人借钱,有67%学生曾借钱予他人,主要对象为朋友或同学;约3成学生曾以借贷应付娱乐相关开支,反映部分学生在预算管理与消费自律上仍有改善空间。
公会建议,学生应妥善规划开支,避免因非必要消费或额外支出而借贷,又关注若果家长不稳定发放零用钱,亦可能影响学生建立财务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