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通過《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陳國基強調政府重視民生

立法會一連3日辯論《施政報告》到下午通過致謝議案,88位議員發言近20小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不同意香港市民被遺棄,強調政府重視民生,是施政最終目標,經濟發展為改善民生提供基礎。

陳國基聲稱,很多國際評級證明,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長期繁榮穩定的強大生命力。他又指議員職責除了認同政府好的政策措施外,亦可以批評政府,政府珍惜議員有建設性的建議。陳國基又指,香港站在由治及興的關鍵點,同時面對挑戰及機遇,但香港憑著優勢,機遇一定會大於挑戰。
立法會最後一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討論社會發展、社福及勞工等議題。選委界謝偉俊表示,香港施政者要明白「人工邊個比,對邊個負責」,「國家主席是老闆,但不能忘記市民都是」,兩者不排斥。他指有市民覺得政府官員只以一個老闆為主,另一個被漠視,認為這並非一國兩制。
謝偉俊指,他較多作出批評發言,是代市民發聲,為市民消氣,指出政府需要改善的地方,形容是議會存在意義,任何批評都是「恨鐵不成鋼」,希望特首及政府官員不要介意。又指如果議會一面倒歌功頌德,是失去了憲制功能,過去幾日辯論,議員對《施政報告》讚不絕口,但同時傳媒反應較多批評,形容是進入平衡時空。
謝偉俊指,《施政報告》提及不應該妄自菲薄,但承認弱點並非妄自菲薄,要承認社會有問題,就算未能解決,都要解釋原因,又指香港不能逃避,過多稱讚政府是離地。

選委界管浩鳴關注政府面臨財赤,醫療社福等開支大,單靠經濟發展難以扭轉局面,要開源節流,應該更大膽檢視公共開支。他建議調整公務員薪酬機制及精簡編制,認為目前機制下,幾乎人人自動「跳point」加薪,表現好壞待遇都相若,未能提升士氣。不過他指改革有困難,公務員有「山水有相逢」的心態,部門主管不願意如實撰寫評價,以免影響日後合作或遇到報復;亦有主管傾向對麻煩的下屬,給予較好的評價,希望送走「瘟神」。
勞聯林振昇關注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就業,建議若就業形勢嚴峻,應該檢討計劃,考慮個別工種不接受新外勞申請,及設立外勞人數上限。他指,雖然政府會行政制裁違規個案,但質疑勞工處人手是否足以監督。

新思維狄志遠表示,香港經濟發展成績驕人,但同時仍有139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自殺率攀升,照顧者得不到足夠支援,反映基層家庭在困境中掙扎求存。狄志遠又指,香港青年人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疏離、迷失及無力感,學生會角色被矮化,校園活動被限制,多元政治平台被取締,文化及創作空間亦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