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通过《施政报告》致谢议案 陈国基强调政府重视民生
立法会一连3日辩论《施政报告》到下午通过致谢议案,88位议员发言近20小时。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不同意香港市民被遗弃,强调政府重视民生,是施政最终目标,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基础。

陈国基声称,很多国际评级证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长期繁荣稳定的强大生命力。他又指议员职责除了认同政府好的政策措施外,亦可以批评政府,政府珍惜议员有建设性的建议。陈国基又指,香港站在由治及兴的关键点,同时面对挑战及机遇,但香港凭著优势,机遇一定会大于挑战。
立法会最后一日辩论《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讨论社会发展、社福及劳工等议题。选委界谢伟俊表示,香港施政者要明白“人工边个比,对边个负责”,“国家主席是老板,但不能忘记市民都是”,两者不排斥。他指有市民觉得政府官员只以一个老板为主,另一个被漠视,认为这并非一国两制。
谢伟俊指,他较多作出批评发言,是代市民发声,为市民消气,指出政府需要改善的地方,形容是议会存在意义,任何批评都是“恨铁不成钢”,希望特首及政府官员不要介意。又指如果议会一面倒歌功颂德,是失去了宪制功能,过去几日辩论,议员对《施政报告》赞不绝口,但同时传媒反应较多批评,形容是进入平衡时空。
谢伟俊指,《施政报告》提及不应该妄自菲薄,但承认弱点并非妄自菲薄,要承认社会有问题,就算未能解决,都要解释原因,又指香港不能逃避,过多称赞政府是离地。

选委界管浩鸣关注政府面临财赤,医疗社福等开支大,单靠经济发展难以扭转局面,要开源节流,应该更大胆检视公共开支。他建议调整公务员薪酬机制及精简编制,认为目前机制下,几乎人人自动“跳point”加薪,表现好坏待遇都相若,未能提升士气。不过他指改革有困难,公务员有“山水有相逢”的心态,部门主管不愿意如实撰写评价,以免影响日后合作或遇到报复;亦有主管倾向对麻烦的下属,给予较好的评价,希望送走“瘟神”。
劳联林振升关注输入外劳影响本地就业,建议若就业形势严峻,应该检讨计划,考虑个别工种不接受新外劳申请,及设立外劳人数上限。他指,虽然政府会行政制裁违规个案,但质疑劳工处人手是否足以监督。

新思维狄志远表示,香港经济发展成绩骄人,但同时仍有139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自杀率攀升,照顾者得不到足够支援,反映基层家庭在困境中挣扎求存。狄志远又指,香港青年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疏离、迷失及无力感,学生会角色被矮化,校园活动被限制,多元政治平台被取缔,文化及创作空间亦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