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採購飲用水事件 小組提6項先行措施改革物流署現行機制

政府早前採購樽裝飲用水疑被詐騙;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公布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提出的6項先行措施,並督導物流署即時落實。 許正宇表示,物流署已發出內部工作指引,訂明在擬備招標文件、評審投標書及合約管理階段,盡職審查的要求及詳細指引,防範潛在欺詐行為。
同時,已修訂《招標和合約的標準條款》,規定投標者及承辦商必須同意政府直接向第三方核實提交的資料,在審核及合約期間進行實地視察,並在發現虛假陳述資料時,即時終止合約。
許正宇指,物流署亦已擴大原有內部審計專隊的職能,重組為「採購及物料管理審核組」,作為第三方審查專隊,加強抽查,並適時上報部門首長,以提升部門警覺性及防範意識。署方亦已在上月,向採購及財務工作人員講解騙案手法及識別技巧,加強人員培訓。
許正宇表示,審計署已發布審查飲用水招標過程的管理建議書,反映當中涉及人為疏漏,因此下一步將進行紀律調查,將由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劉焱負責,涉及10多名物流署及財庫局庫務科高級人員。被問到調查對象是否包括物流署前署長陳嘉信,許正宇指具體事務牽涉前線、高層及中層人員,不論人員是否已退休都會包括在調查對象內,調查後的相關紀律處分將交由公務員事務局決定。
政府表示,將會就早前懷疑因受騙而採購「冒牌」樽裝水的事件,展開紀律調查,涉及10多名來自物流署及庫務科的人員,期望今年年底完成調查。

「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主席、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審計署提交的管理建議書指出,事件中出現人為疏漏情況,因此將進行紀律調查,釐清涉事人員的責任,是否涉及違反政府或部門規定而構成不當行為,是否工作表現未能達到其職級及經驗應有標準等。由於事件涉及物流署和財庫局高層人員,適宜由從未參與事件的政府人員進行調查以示公正,因此將會由首長級甲一級資深政務官劉焱負責今次紀律調查。
本身是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的劉焱說,紀律調查的焦點是希望釐清涉事人員的責任輕重,例如是否有人違反政府或部門的內部規定出現不當行為,而需要作出紀律跟進;涉事人員的工作表現是否未能符合其職級或經驗應有的標準,需要採取管理措施;又會覆檢相關文件識別哪些是涉事人士,聯絡對方作出陳述,如有需要可能會約見涉事人員。
劉焱說,調查目的是希望可找出在事件中,不同階段所有涉事人員扮演的角色和應承擔的責任,例如在準備標書或評審標書時有沒有做好和做足盡職審查,批出標書後發現合約問題時有沒有妥善處理、有沒有疏漏情況,期望今年年底完成調查,如有任何人員有紀律或表現問題,會交由公務員事務局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