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批准科大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 2028年開始招收50名醫科學生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參考「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的建議後,通過批准交由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科大將透過自身資源,包括捐款及捐贈基金等,為新醫學院提供部分資金,包括自資20億元,在現有的清水灣校舍內,興建新醫學院綜合大樓,作為牛潭尾「北都大學城」建成前的過渡安排;政府亦會預留資源,支持新醫學院發展,並以教資會撥款資助新學額,作為醫學院的營運資金。
政府預料未來25年的財務方案上,科大和政府出資的比例,包括基建項目和營運資金的投放,將近乎一比一,符合《財政預算案》提出的資金配對政策。醫管局會配合新醫學院教學醫院的臨床訓練安排,視乎資金安排及籌備進度,目標在2028年迎來首批50名醫科生,預計2032年有首批科大醫學院的畢業生開始實習。
盧寵茂指,科大稍後會介紹發展計劃,而工作組亦會繼續協助和督導校方,敲定方案細節,包括訂定諒解備忘錄、資金安排、課程認證、教學醫院資源,以至招募教職員等,以確保關鍵項目順利落實。

被問到工作組專家在審核時是否有分歧,盧寵茂回應說,三間醫學院提交的方案都非常精細,亦有很多創新思維,部分是政府從未想過,他在過程中亦曾「腦交戰」;最終大家通過討論,並分別與三間大學溝通後,作出最後判斷。他認為,科大的優勝之處,是有非常清晰的策略定位,而且全球視野相當廣闊,在招聘教授和收生方面,都有一定競爭力和吸引力,並具有科研優勢,財政實力亦比較雄厚。
盧寵茂指,雖然科大暫時沒開辦醫療方面的課程,但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都擁有眾多強項,例如在腦神經科學研究上有相當高的成就。他強調,「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已專業、全面、綜合和公正評核十大準則,並非靠單一標準,亦非以簡單的「打分制」或票數評估,最終達致大多數支持科大的建議書。
至於浸大和理大未有獲選,盧寵茂表示,他們在建議書中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醫衛局和教育局會持續跟進,協助他們根據相關方針,發揮各自優勢,與醫療教育界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從而提升香港整體醫療教育質素。
盧寵茂說,科大醫學院必須與現有兩間醫學院錯位發展,希望形成真正的良性競爭,而非惡性競爭。他指,科大醫學院將招收第二學位課程學生,即所有學生都不是中學畢業生,相信有助招攬更多人才來港讀醫,包括在全球知名大學取得學士學位,特別是修讀生物醫學相關學科的人才。
至於科大需否要求醫學院所有學生必須懂廣東話,盧寵茂指,醫學教育的獨特之處,是很多時都要面對病人,絕對需要具備溝通能力。他說,明白香港大部分人都用廣東話,但亦有很多人講普通話和英文,期望醫護人員能夠運用兩文三語,相信科大會訂立若干入學要求,課程亦會涵蓋語言溝通能力等部分。
被問到科大醫學院首階段招收的50名學生,非本地學生佔比多少,教育局局長、「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聯席主席蔡若蓮回應說,屆時每間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上限,會是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50%;由於醫學教育屬特殊人力規劃學科,政府會密切留意情況,決定本地及非本地生的比例。
蔡若蓮又指,無論甚麼學科,當局鼓勵在香港畢業的非本地學生,繼續留港工作;而非本地畢業生可留港兩年、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的簽證安排,亦同樣適用新醫學院的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