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公私合营推明日大屿 或考虑发债融资

政府的财政储备随着抗疫工作持续下跌,令估计造价达6000多亿元的明日大屿,前景再受关注。发展局提出可以参考公私合营发展方式,指可以减少公帑负担,消息指,考虑中的融资方案亦包括发债,或者将工程费分10年计入工务工程开支。
建制政党方面,除了民建联和工联会,代表商界的经民联和自由党,近日亦表明支持明日大屿前期研究。经民联卢伟国认为,填海是开拓土地最便宜方法,疫情下更需要大型基建拉动经济,指无论工程界的他,抑或地产界的党友,都支持明日大屿,形容业界大部分人都希望货如轮转,相信抱守住现有地皮作炒卖想法的人,只是少数。
另外,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去年《施政报告》提出要就明日大屿成立平台,让不同专业人士和青年人可参与构建人工岛的城市设计等,但当局一年来未有相关公布。发展局回应指因为要配合防疫政策,近月涉及群体聚集的活动未必能预期安排,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曾经与专业团体举办了座谈会,分别是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园境师学会、规划师学会、测量师学会,和城市设计学会。
过去有6个团体都是表过态支持、或倾向支持明日大屿。 表明反对明日大屿的民主党尹兆坚批评,平台本应是开放,但一年来无公开过资讯,批评是闭门造车,形容不理会反对意见、直接讨论落实细节的做法,是“揾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