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許大灣區香港人投票是完善政制發展的新嘗試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容許大灣區香港人投票是完善政制發展的新嘗試

香港的投票制度,明明非常落後,投票日時間太長,又不願接受電子化,連排隊進入票站內,都欠缺人性化。當中原因既有政府官員的官僚化,同時,反對派的事事反對,都在在妨礙了政制的進一步完善。本人在上一屆的區議會大會上曾提出討論文件,題目是“增加境外投票”,當時政府的回覆只是非常例牌地說不太可行。

其實,社會上對於容許境外投票的聲音,存在已久,只是政府的態度一向不積極。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的持續影響,令到立法會選舉需要延後一年,政府已明言會研究改善投票的安排,此舉令到境外投票因而出現了“機會之窗”。

根據入境處的數字顯示,香港至少有20多萬市民在內地工作及生活。事實上,香港是中國一部分,香港合資格的選民理應可以在內地進行投票。當然,反對派聽到“境外投票”這幾個字,已經是自動化地提出反對,又說不公平,又說選舉會被操控,又說會種票,云云。

事實上,有關境外投票的安排至今還未有一個詳細的方案,反對派就事事反對,未審先判,難道他們就希望我們弊端處處的投票制度萬年不變嗎?。

許多國家及地區都有境外投票的安排,當中包括郵寄選票,就連反對派奉為民主大國的美國,都在用這種制度,另外,不少國家及地區容許他們的國民在他們居住地的領事館投票,這些經驗是可以參考的。

就以我們香港來說,為何可以容許監獄中的囚犯有投票權,反而不可以讓居於境外的香港合資格選民行使投票權。要知道,目前在境外的辦事處,其工作人員,主要還是我們香港政府的公務員,反對派是對香港公務員缺乏信心,還是對自己是否在選舉中獲得支持有猶疑?

本人認為,政府可考慮在下次立法會換屆選舉中,首先讓居住在大灣區內地的香港合資格選民參與投票,其後總結經驗,再考慮是否在其他地方推廣出去。

香港公共管治
學會理事長 
陳財喜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