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立法建议切中社会诉求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出席立法会的行政长官答问会时,提出了五项立法建议,包括要求区议员等公职人员宣誓、加强打击“起底”行为、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改善旧楼安全以及㓥房租金管制。这些立法建议虽然来得有些迟,但还是回应了社会长期以来的诉求。
五项立法建议中最优先的,是要求区议员宣誓。反对派区议员占领十七区区议会至今,依然不务正业,凡事政治行先,轻忽居民利益。今年年初,警方国安处拘捕的六十多名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的反对派政客中也有不少区议员,显示“区议会已经失效,沦为黑暴温床之说绝不夸张。而现行法例并未要求区议员在就职时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可谓一个法律上的漏洞。此外,近年来,特别是修例风波以来,针对执法人员、官员以至持不同政见市民的“起底”等网络欺凌愈来愈多,但“苦主”即使报警或向私隐专员公署投诉,也难以阻止“起底”行为,显见现行法例对网络欺凌的打击力度明显不够。两项立法工作对香港政局和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如果说上述两项立法建议是为了应对修例风波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另外几项立法建议则聚焦于改善民生,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引入外地医生。香港人口老龄化和公营医疗系统超负荷问题严重,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人手供应一直严重不足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医管局辖下专科门诊的新症轮候时间以年计的情况屡见不鲜。目前,政府已经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计划”以吸引更多退休医生申请重聘,并多次放宽以“有限度注册”形式聘请非本地培训医生的条件,但成效并不显著。此番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要求申请者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来自获认可的医学院、在当地获取医生注册,且申请成功后必须在公营医疗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如此既能保证引入医生的质素,亦能缓解公立医院人手问题,是市民能切身体会到的“有感施政”。 而制订㓥房租金管制,亦是建制派团体多年来的诉求,对一些苦候公屋多年的最基层市民来说尤其重要。
虽然林太本届任期只余下一年半,但本届特区政府依然大胆提出五项重大立法建议以回应市民关注,显示在港区国安法通过和反对派议员总辞后,行政立法关系明显顺畅,这对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而言有重大的意义,香港“由乱到治”的趋势经已不可逆转。
新社联理事长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