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辉指未来一周是疫情走势关键期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曾浩辉指未来一周是疫情走势关键期

卫生防护中心前总监曾浩辉指出,本港连日新增逾千宗新冠确诊个案,升幅极快,加上过半数源头未明,将难以预测疫情走势。他又指,由于社区有大量隐形传播链、不少病例都变成“无头公案”,即使当局出尽全力追查患者行踪,仍无法减慢病毒的传播速度,形容追踪工作存在局限,亦不会像疫情爆发初期般有效。

曾浩辉表示,未来一星期是关键时刻,如果确诊病例仍平稳以每天数百至一千宗的幅度增长,本港仍有足够的人手及隔离设施,对抗第五波疫情。不过,当各项治疗设施都饱和后,就必须考虑“最后一步”,即安排染疫人士家居隔离。曾浩辉亦补充,当局要就家居隔离的安排订立指标,包括患者的临牀症状、家居环境,以及同住家人有否长者及长期病患等。

早前有专家建议,本港要实施与病毒共存策略。曾浩辉则指,政府采用“动态清零”及“围堵”策略抗击疫情,是非常清晰的,认为外界应先尽量配合。他又认为,“与病毒共存”的描述较为消极,指即使部分西方国家采用“共存”,亦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他们亦会因应疫情,关闭食肆及封城,强调共存不等于“躺平”。至于要何时才改变抗疫策略,曾浩辉指,要视乎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但目前应该先集中遏制第五波疫情。

此外,对于有建议政府积极考虑封城。曾浩辉指,封城的话,社会要负上很大代价,以世界卫生组织的角度,这是最后一招,目前较难订立硬指标,说明确诊个案要有多少宗就需要封城。

曾浩辉又指,现时政府已经勒令部份行业停业,例如健身中心、发型屋等表列处所;至于是否要再扩大表列处所,就要再研究,例如如果减少公共交通工具的班次,会否导致更多市民同时间轮候,所以要详细考虑。

曾浩辉称,本港医护人员在诊症治疗上做得几好,亦最熟悉系统运作,而疫情始终“自己人的事”,不应该全部都交给外界。不过,他指出,本港的检测量是其中一个“短板”,认为可以在这方面考虑寻求外援。至于推行全民强制检测要配合禁足令,他认为政府一定要在检测能力上计好数,及仔细研究到时如何处理验出的阳性个案。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