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辯論中史列高中必修科 蔡若蓮稱將增加師生壓力

立法會審議將中國歷史列為高中必修科的無約束力議案,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做法會增加師生壓力,弄巧反拙。議案在刪去「高中必修科」修正為只是將中史列為中學的「必須學習經歷」後,獲大比數通過。
立法會續會審議由選委界議員劉智鵬提出將中國歷史列為高中必修科,並改名為中國歷史地理及文化科的無約束力議案,多名議員和政府都有保留。
新民黨黎棟國批評早年教改容許學校決定是否將初中中史科獨立成科,令中史教育變得支離破碎;但他認為,教育局近年才將中史列為初中必修科,還未走完初中3年的過程,而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才剛起步,馬上將中史列為高中必修科將會過急。
工聯會吳秋北指就說:「師資不足、課程結構未能調整,學生壓力非常大,所以很難去執行,青年對於國家民族歷史,是需要大大補課,西方的近代史大多都是戰爭侵略、殖民掠奪,用現代文明標準,可說是極端邪惡。」
蔡若蓮回應說:「在現行課程增加必修科目或者取消中國歷史選修,或會對公民和社會科的內容重疊,甚或令師生感到壓力增加,都不是議員樂見的結果。如果在未有足夠條件下,倉促決定,可能會弄巧反拙、適得其反。」
管浩鳴提出修正案包括在原議案刪去列為必修科目的字眼,改為將中國歷史列為整個中學階段的「必須學習經歷」,議案最終獲大比數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