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精神健康支援不足原自人手短缺 李夏茵承认人员流失严重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学者称精神健康支援不足原自人手短缺 李夏茵承认人员流失严重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港大临床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座教授陈友凯表示,精神健康支援服务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人手不足,委员会上周开会后提出的10项建议,大部分都是现行措施,但没有解决人手问题,批评是原地踏步,相信社会期望有实际回应。

另外,10项建议中包括在地区康健中心推出先导计划,为有需要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评估。陈友凯表示,地区康健中心设立时便应该加入精神健康服务,现在才新增服务反映社会不重视精神健康。他表示,精神科医生具备丰富精神病理学经验,认为中心必须有他们的参与,分流患者才会有显著成效,建议政府加入实际目标,包括在康健中心驻诊的精神科医生数目。

医务卫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虽然2017年曾经提出,个案经理与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要降低至1比40,但由于医管局人手有流失,比例曾经达标但其后又再扩大,现时希望坚持至不超过1比40,又表示医管局有信心在第四季达标。

李夏茵又表示,每个地方的医疗系统、社会、文化不同,病人和医生比例亦不同,不一定要跟随国际指标,部分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未必需要医疗支援,可考虑由朋辈或社工支援,因此不能一刀切要求增加医护人手。李夏茵表示,除了精神科医生,家庭医生及社工都可以提供支援,但要视乎培训进度,才能服务精神病患者。

李夏茵又表示,虽然社区上部分家庭医生有受过精神科的培训,但数量未必很多,会考虑在先导计划邀请他们合作。另外,当局又会检讨有条件释放机制,李夏茵表示,检讨范围包括让患者出院前,检视家庭及社区环境状况,至于是否推行社区治疗令,要求精神病患者在某情况下必须接受社区治疗,她说有部分推行治疗令的国家成效不理想,需要详细探讨对香港是否有效。

中大社工系讲师丁惟彬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用强制治疗的手段处理有自杀及暴力行为的患者,效果都不理想,患者可能只是表面服从,忧虑会适得其反。他亦质疑社区治疗令未必能找出无病识感的患者,反而会令有意求助的市民却步,增加隐性患者。 他担心当局收紧措施,可能会向社会释放精神病患者高风险、容易出事的讯息,增加社会标签。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阮淑茵在电台节目表示,政府在改善精神健康服务方面应该更大胆和更具体,除个案经理外,其他方面的人手亦应该增加,包括精神健康领域的社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