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策新标准 林筱鲁倡撤掉万步置业阶梯 助市民圆置业梦
“关注中下基层及青年人的住屋诉求及期望”调查研究
房屋问题一直是香港重中之重的问题,新一届政府上场后,在精简土地供应的相关法例及行政程序上做了大量拆墙松绑工作,踏入施政第二年,各界期望新一份《施政报告》在房屋问题上提出有远见、具愿景的中长远房屋政策,回应市民尤其青年人对住房及置业的需求与愿望。
为此,立法会议员林筱鲁地区联络处于 8月至9月,得到社区组织协会及北角居民协会协助,走入社区,邀请受访者填写问卷调查,了解中层及基层市民特别是青年人对住房及置业的关注点,以便向政府反映市民意见,并向政府提出具上流动力之住房及置业政策,以撤掉万步置业阶梯,助市民能够尽早实现置业、安居的愿望。
是次调查主要针对受访者的居住环境、负担能力、住屋及置业诉求等问题蒐集意见。调查包含37条问题,受访者主要为九龙西及港岛东居民,总共收回 508份问卷。
供应短缺环境挤迫住屋重担高踞问题榜首
主要调查结果发现,过半受访者有申请公屋,而其中85.4%仍未获得编配任何公屋单位,近5成轮候时间超过5年;调查又发现,受访者中有近4成屈身不适切居所,近6成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房署所定的人均标准(76平方尺),而超逾7成受访者对居住环境只感一般以至非常不满;改善挤迫环境及渴望私人空间则是普遍期望。
另外是次调查显示,有56.6%受访者的租金/供楼占入息超过30%以上,负担高于相关国际水平。就如何协助市民置业方面,被访者认为增加供应是最首要诉求;楼价折扣、协助供首期、延长供款期等措施都是市民的考虑范围。
自置居所的需求仍然殷切
逾8成受访者支持政府兴建更多资助自置房屋,协助中低收入家庭置业,会考虑购买的人数超过5成。而考虑置业者有逾4成以居屋为目标,另外倾向买私楼及绿置居的则各占两成多。
以是否支持重建夹屋为题的问卷中,支持者逾6成,反映有能力和意愿但攀不上私楼的中产为数不少;而近7成受访者认为在楼价仍高企的情况下,有必要优先解决本地人需要。
住屋问题妨碍青年及家庭发展
逾7成青年人受访者认为住屋问题影响青年人婚姻规划,近7成表示影响其工作规划,而近5成则表示影响生育规划。
另外,超过8成受访者认为住屋问题是决定结婚及生育的先决条件,近7成半认为政府推出更多居住方面措施,对鼓励青年人结婚及生育有帮助。
市区及传统新巿镇仍较吸引 新区必须交通𣈱达
调查结果又显示,市民在决定租楼或买楼时,除考虑租金及楼价外,交通网络便利、地点、配套设施及住房环境与设计仍是市民选择居处的重要考虑;而在考虑租置新住处时,则会考虑私人空间、方便上班下学等因素。
在不接受或准备不接受派发岀租公屋的回复中,超过2成是不便上班上学,另6成人表示是其他原因。虽然市民并不排拒北部都会区,但近9成倾向市区或传统新市镇。
此外,在冀望居住环境和生活配套设施得以改善之时,近8成认同在重建旧区时可以增大地积比率。
重新全盘审视房策 积极协助市民置业 撤掉万步置业阶梯
调查报告提出的建议指出,回顾2014年公布的长远房屋策略,十年过去,政府就解决其序言所述的问题并无寸进;就其促进中低收入家庭实现自置居所的策略,更出现倒退。今时今日,未来房屋建设用地已见充足,亦已扫除法规及行政上不必要的冗长程序;中、短期的出租公屋供应亦已在输送带上。
报告认为,目前正是适当时候,重新检视中、长期的出租公屋及资助出售房屋比例、公营及私营房屋的土地供应比例,与及强化促进出租公屋流转的手段,制订“新房策、新标准”,积极协助市民置业,撤掉万步置业阶梯。
以多元化财金手段 助置业上流 强化归属感
报告指,租金持续上升,短暂下调的楼价仍远超一般市民的负担能力。然而任凭房价崩泻的社会经济代价钜大,故绝不是选项。与市价挂勾,花样百出的种种计划的成效未见显著;政府应以负担能力为原则,以多元化的财金手段,通过减低首付比例、延长按揭贷款期及提供担保等手段协助市民能在可负担的供款水平上置业。
另一方面,应积极考虑推出“储钱换地花”,透过“储款预购资助出售房屋”机制,让中、低收入阶层及青年人,有可进可退并可预期的置业上流机会,强化整体社会对经济建设的认受性与参与性,以及对香港的归属感。
增面积 助安居 长人口 吸人才
报告指,省吃俭用十年,储足首期;再省吃俭用三十年,花4成收入租屋或供款,但只住在一个不足以组织幸福家庭,更不足以生儿育女的狭小单位,可能是一般市民的生活写照,但不是更不应是香港房屋政策的目标。
若为每个小型单位增加20%面积,一个300呎单位增加60呎便是一个独立房间,有助鼓励新家庭生小孩,足以让市民尤其是年青人在家庭计划上迈出一步,也让准备落户香港的人才稍为安心。
拓新区 改旧城 增容积
报告建议透过增加楼高或地积比率,在单位数量不变下增加单位面积,既改善家庭居住空间,但不会增加交通基建和社区服务配套的压力。如北部都会区与交椅洲填海,交通基建设计完善的策略性发展区,正好是实践“新房策、新标准”的合适场地。
政府亦应充分利用新区土地,与重建计划作策略性挂勾,让前期项目增大容积率,加快改善旧区环境,为满布㓥房和建设老化的悲情社区,吸引新经济活动和新一代活力,除旧迎新,以创造下一波经济和人力发展的新引擎,为发展及巩固香港“八大”中心定位打下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