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首三季网络投资骗案逾3500宗 涉款逾21亿元创新高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本港首三季网络投资骗案逾3500宗 涉款逾21亿元创新高

今年首三季,警方录得逾3500宗网上投资骗案,比去年同期升1.6倍,损失金额逾21.3亿元,创历年新高。受害人年龄介乎13至80岁,其中以46岁至55岁的年龄组别占最多,达25%,不少受害人都是专业人士,包括医生、教授,甚至投资顾问等。

警方表示,其中骗款最多的案件,涉款达2700万港元。受害人是70岁退休妇人,一名自称是驻港解放军的男子主动认识她,并成为网友,骗徒诱骗她在虚假的投资平台开设户口,投资内地股票,7个月间共转帐70多次。虽然受害人曾经赚取1千元回报,但当她尝试提取资产时,遭骗徒以不同理由拒绝,受害人的儿子及后揭发事件。

亦有受害人误信社交平台上一个以本地股评人作招徕的广告,继而在WhatsApp群组认识自称投资专家的骗徒,被游说在可疑的投资平台开设户口,最终损失40多万元。

任职文员的受害人陈小姐指,今年8月在群组认识自称曾经在美国投资公司工作的专家林生,被游说在投资平台开户。她说:“这个林生有亲自出镜,又贼喊捉贼提醒她不要轻易相信其他网站或人士的甜言蜜语。” 她在平台一度获利,及后对方又介绍她抽新股名额,抽中后又不断游说她加钱,令她产生怀疑,后来发现涉事平台被警方的“守网者”点名涉及诈骗,但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

警方分析今年第三季的网络投资骗案,发现骗徒主要透过WhatsApp接触受害人,占六成;其次是facebook,占两成。警方指,今年主动打击了逾6千个虚假社交专页,骗徒会假借政府官员、艺人等公众人物的名义开设社交专页,讹称有投资内幕。市民可以查阅社交专页的背景资料,例如开设日期、改名纪录等,评估诈骗风险。

警方又指,不法之徒正逐渐减少利用网络情缘骗案等,操作时间较长的犯案手法去“放长线吊大鱼”,改为以较快得手的投资骗案进行诈骗,令到骗案数字急增,呼吁市民投资前,要先查阅专页的背景资料,例如开设日期、改名纪录等,评估诈骗风险。

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亦建议,投资前先透过证监会的查牌机制,检查相关券商有无牌照,谨慎投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