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勇评后疫情时代 香港须保持“平时如战时”心态
后新冠疫情时代,本港全面复常。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在报章撰文,指香港须保持“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心态,未来应及早侦察,于有新的传染病萌芽之际、成疫之前,扑灭疫情于源头之处。
袁国勇指出,无人能知大疫何时再临,即使处于于非疫情时期,亦应外防输入;而私营医疗机构要改善感染控制硬件,在爆疫时要避免公营医疗系统崩溃;政府要淘汰旧式安老院舍;提高市民健康卫生意识等。
袁国勇、孔繁毅、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名誉副教授龙振邦,及港大学院微生物学系名誉助理教授赵晞扬在本港一份报章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本港在新冠第五波疫情时,由输入个案透过检疫酒店引发葵涌邨大爆发,继而蔓延全港,“无人能知大疫何时再临,或10年,或明年,或明天。”
因此,认为外防输入应由现时开始,于非疫情时,严格筛查发热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各边境口岸准备好检测,成为常规做法,特别对于来自非洲和中东等疫情爆发热点之旅客,因当地经常出现伊波拉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疫情。
至于检测阴性者及指定病例之标本,应续以次世代排序法查找病源;旅客亦需时刻佩戴口罩,并接受流行病学追踪;边境管制亦要减少豁免,防止感染个案流入本港。医管局及卫生署应具备快速扩大各种核酸检测之设备、人手及技术,并能于短时间内启动大流行模式,才能尽检无症状、轻度症状病例,以隔离和检疫接触者,及早控疫。
文章又指,私营医疗机构不能置身事外,既有营利可用于改善院内、诊所及门诊感染控制有关之硬件,如提升鲜风供应及病房换气率、增加负压隔离病房等。日后再遇大流行,届时私院5000多张病牀,部分可转为负压隔离病牀,短时间提供大量缓冲空间,以免公营医疗系统崩溃。
疫情期间安老院舍大爆发,文章指现时本港安老院舍水准良莠不齐,一般环境挤迫、通风欠佳、防疫设施不足,不利感染控制,“假如因循守旧、一如既往,只是于千疮百孔的系统上小修小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次疫症再临,惨剧必定重现。”文章建议政府,可研究逐渐淘汰旧式安老院舍,重新订下硬件标准,研究兴建大型一站式安老城,并具备驻场医护人员及医疗设施,当中个人空间要充足,如只提供单人或双人房、足够鲜风供应及独立抽风系统。
文章又提到,在新冠第五波疫情前,疫苗的错误信息广泛流传,资讯混乱,以讹传讹,使市民于接种疫苗一事上普遍不信任政府,解说往往追不上谣言,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其家人因而却步,未能及时接种,使大量老弱染疫逝世,认为必须加强本港市民认知水平,提高健康卫生意识,达至心态上抗疫韧性。
团队期望,本港可以以“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态度,不论软件、硬件设施,甚至心态上均建立足够抗疫韧性,时刻就绪,即使大疫再临,终极目标乃于有药物及疫苗之前,本港仍能运作如常,毋须长期停工停课,海陆空交通航运如常,市民日常生活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