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需引入新资金 亦应保护好老招牌 文:昭声波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本港需引入新资金 亦应保护好老招牌 文:昭声波

受到全球经济复苏较预期缓慢和不均衡,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影响,本港经济发展的策略亦作出了超前部署,包括吸引更多人才来港,开发新的海外市场和引进不同地区的资金进驻,为香港经济更上一层楼而再出发。但本港在致力引入新投资者的同时,亦应为本地品牌的产品,创造一个理想的营商环境,保护好香港的老招牌企业。

政府过往奉行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到今时今日己显然是过时的管理哲学,有为政府、高效市场,才能令全港受惠。但理念与实际很多时会出现落差,就以近年油塘居民多番投诉区内混凝土厂造成环境污染,并且酿成投资者与居民摩擦一事为例,就不得不令人反思,任由市场主导新社区发展,是否可以收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政府于1998年将原来的油塘工业区改划为“综合发展区”、“住宅”及“商业”地带,曾有官员表示,“由于油塘工业区内的工业用地属私人拥有,土地未来发展、用途以及其重建的时间表,要视乎土地业权人的商业决定,重建步伐由市场主导,而在用地未被重新发展前,原有的用途会继续存在,这是城市更新的必然新旧交替过程,但政府不会将此视为规划制度内的矛盾。”

然而,这个交替过程是否过于漫长呢?土地改划了四份一个世纪,油塘区内依然有经营了三十多年的混凝土厂继续运作,但在工厂旁边新建成住宅入了伙的居民,却要天天面对原来工业区混凝土厂正常生产的生态环境。要说起来,居民与厂方都无错,错就错在“市场主导”起不了作用。

混凝土供应是本港基础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混凝土由生产至运送到建筑地盘施工,都规限于两小时内完成,否则就会打乱了整个城市的建屋步伐,况且九龙东多个大型基建项目上马在即,由九龙东部地区生产的混凝土,对整体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就以疫情期间为例,位于启德旧机场跑道邮轮码头旁兴建的社区隔离设施,之所以能高速落成,油塘区混凝土厂当时就以每天24小时加班来参与建造,为全港齐心抗疫作出过贡献。

有立法会议员指出,油塘工业区改划为综合发展区后,似乎未能发挥预期效果,理论上政府可以更积极地处理,例如考虑收回土地,作适当的用途。其实政府若能与相关的混凝土厂磋商将工厂迁离“综合发展区”,再觅地继续生产,原厂址土地用作发展符合“综合发展区”的用途,便可解决了居民对生态环境不满的投诉、混凝土生产商可以搬迁继续经营、而政府亦可尽快完成整体海滨用地规划,达致各方都乐见的三赢结果。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