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遭弥猴袭击确诊猴疱疹危殆 专家指若不尽快治疗死亡率高
一名37岁男子确诊猴疱疹病毒,属本港首宗人类感染个案,仍然危殆。他曾在金山郊野公园被猴子袭击受伤。有行山人士表示,不担心被袭击,亦有人说会自备行山杖自卫,也不会刻意行近。有专家认为个案罕见,如果人类感染后不经任何治疗,死亡率很高。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一名37岁男子,成为本港首宗人类感染B病毒(即猴疱疹病毒)患者,他现时在仁济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情况危殆。男患者过往健康良好,家属提供的资料及初步调查显示,他在2月下旬曾到过金山郊野公园,期间曾接触野生猴子,并曾被猴子袭击受伤。他其后因发烧及神智不清,在上月21日被送往仁济医院急症室,脑脊液样本证实对B病毒呈阳性反应。
防护中心仍正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指B病毒可自然存在于猕猴的唾液、尿液及粪便等,而猕猴是香港常见的一种野生猴子。受感染的人最初会出现流感样病征,并可能演变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B病毒个案曾于其他地方,包括美国、加拿大、内地及日本发生,主要由猴子咬伤或抓伤而引起,人传人的情况非常罕见,强烈呼吁市民避免触摸或喂饲野生猴子。 若被猴子咬伤或抓伤,应尽快以清水冲洗伤口并立即求医。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表示,B病毒即猴疱疹病毒感染人类是极之罕见,自1932年发现猴疱疹病毒至今,全球只有大约50宗个案,内地在2021年曾有1宗。他说,B病毒在弥猴身上很常见,东南亚及欧美过去年的调查发现,所有弥猴品种都经常发现受到B病毒感染。染病的弥猴一般没有病征,会自行康复,但康复后病毒仍潜伏在体内,当弥猴不适发病时,病毒会存在于弥猴的分泌物,包括口水、尿液及粪便;期间弥猴一旦咬伤或抓伤人,人类就有机会受到感染。
过去全球约50宗确诊个案中,约有四成患者死亡。何栢良呼吁市民不要接触弥猴,指如果身体没有伤口,感染B病毒的风险是微乎其微;但身体一旦有伤口或破损,例如有湿疹,如果在接触弥猴时感染到B病毒,病毒可以在约5分钟后进入人体细胞,因此要尽可能在5分钟内清洗伤口,以洁净的水连续清洗15分钟,可减低感染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脑炎的风险。
他又说,患者应在受伤后5日内求医,向医生详尽报告情况;医生将视乎情况,一般会处方抗疱疹类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何栢良指出,B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去到神经系统,就会经过神经线进入中枢神经,引起严重脑炎,当破坏了脑部细胞,死亡率高达八成。
感染及传染病科医生曾祈殷表示,猴疱疹病毒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致命率可高达8成,如果感染者未有及时获取抗病毒治疗,可引致脑炎和脊髓炎。曾祈殷又指,猴疱疹病毒一般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猴子的体液,例如口水、鼻涕、尿液、粪便,如果被猴子咬伤或抓伤,又或者被猴子的体液溅中黏膜,例如眼睛、口腔或鼻腔,都有机会感染。
猴疱疹病毒潜伏期一般是5天至21天,最长可长达5星期,早期病征包括发烧、肌肉疼痛等,类似感冒的征状;如果被猴子咬伤或抓伤,伤口附近或会出现麻痺、疼痛、红疹或水泡,附近淋巴亦可能会肿胀;如果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就会头痛、无精神,甚至会神智不清、抽筋或脑痫。 曾祈殷建议市民,与野生猴子保持距离,切勿喂食,如果遇到猴子袭击,应尽快清洗伤口,到就近的急症室求医。医护人员可处方14天的预防性药物,但如果情况严重,就需要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