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院院長指對運動員資助不是薪酬 下月檢討有關機制及門檻
香港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指出,每次奧運及亞運後都會檢討本港運動員的直接資助機制,今次巴黎奧運後,當局會從闊度及深度方面去做,由於香港運動員取得好成績,除了會檢視資助金額,亦會檢視資助的門檻。體院副主席鄭泳舜就表示,9月會開時會討論資助機制及門檻,明年初會有報告,到明年4月可能會有新安排。
蔡玉坤在電台節目表示,運動員並非體院員工,向運動員提供資助的初心是源於以往不太重視體育,因此設立6個級別的資助機制,令運動員可以發揮專長,期望外界不要將資助看成薪酬。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早前表示,運動員的薪金雖然不高,但教練、醫療及住宿開支全包,薪金類似「零用錢」。蔡玉坤說,楊祖賜所講是事實。
蔡玉坤表示,當局每年給予運動員及相關支援達到9億多元,運動員最初獲得的資助屬於「入門版」,他們或會擔心每個月7千至8千元,生活不會太好。他認為是事實,所以有提供配套,運動員如要升讀大學亦會有支援。他又說精英運動員一定與比賽成績掛勾,精英培訓是汰弱留強,有如「金字塔」,越上越高。
體院副主席鄭泳舜在同一節目表示,每4年會檢討一次精英運動員的直接資助機制,今年9月將開會討論,一般明年初會有報告,4月可能會有新安排。他說聽到外界的意見,認為要增加支援,亦希望整體可以為運動員提供向上流的機會,但由於涉及公帑要小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