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逾半骨髓移植病人曾现排斥 冀政府扩大药物安全网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调查指逾半骨髓移植病人曾现排斥 冀政府扩大药物安全网

骨髓移植复康会今年8月以问卷形式,成功访问125名曾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的患者,发现过半数病人曾在术后患上“移植物抗宿主病”,即出现排斥反应,或会影响多重器官。排斥反应的常见病征包括出红疹、眼睛及口腔黏膜变薄,甚至溃疡,严重者肝功能会变差及组织纤维化,或需长期配戴氧气樽,另外亦有患者需要换肺。髓康会促请政府将更多新药纳入安全网,减低病人的长期负担,并呼吁市民支持和登记捐赠骨髓。

10年前确诊急性淋巴癌的郑女士,发现患病时已到第三期,需要接受异体骨髓移植,术后住院1个多月,期间皮肤十分干燥、冒出大量红疹,证实属排斥反应。她出院后的情况持续恶化,走路时会喘气,肺功能只剩70%,甚至有长达4年出现口腔溃疡和肿痛的问题,最严重时要用饮管吸食粥水及饮用营养奶,体重急跌近10磅。排斥反应亦令她如厕时感到疼痛,以及泪水分泌过少,导致眼睛干涩,外出时甚至要每走10步就停下来滴眼药水,亦需长期戴帽子及太阳眼镜。

血液及血液肿瘤科医生李国维表示,捐赠者和受赠者的年纪越大,或者骨髓吻合程度越低,病人出现排斥的机会就越高。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会在移植后首100日内出现,常见病征包括出红疹、肝功能下降及腹泻等,患者或因消化道不适,诱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慢性排斥则会于移植100日后出现,患者的眼睛、口腔及生殖器官黏膜会变薄、干燥,甚至溃疡,亦有患者会关节僵硬及组织纤维化。

他又解释,有别于器官移植,在骨髓移植的过程中,“新移植的骨髓所制造的白血球,会建立出捐赠者的免疫功能;而外来的骨髓可以说是异物,不是患者本身体内的东西,所以外来的白血球,就有机会对抗病人,影响的不是单一器官,而是身体很多不同的器官或组织”。

李国维表示,出现排斥的病人一般会获处方俗称“肥仔丸”的皮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药物副作用包括水肿、体重增加、肾功能受损及血球减少等,近半数患者可于7年后停药。

髓康会主席梁嘉儿则期望,随着药物及治疗手法不断进步,相关副作用会进一步减少。她又促请政府将更多新药纳入安全网,减低病人的长期负担,并呼吁市民支持和登记捐赠骨髓。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