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称8间大学未来3年将调整拨款 不担心影响大学竞争力
![](https://i0.wp.com/uniquemedia.hk/main/wp-content/uploads/2025/02/mfile_1789879_1_L_20250201110825.jpg?fit=1024%2C662&ssl=1)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政府财政正面对挑战,基于社会共同承担的原则,教资会未来3年对8间大学的拨款将有所调整。她又表示,政府正检视专上院校取录学生时的“本地生定义”,未来当局会重点吸纳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
蔡若莲在一个电台节目上指出,8大院校一直以来财务稳健,当局亦有给予足够时间供院校消化与及早作出规划,不担心会影响院校运作及竞争力。而除了政府拨款外,院校也有其他收入,包括接受外界捐献及研究院课程的学费收入等。
对于有意见指出,政府对每个非本地生补贴数万至10多万元,建议政府长远应逐步增加非本地学生学费至收回成本,蔡若莲说,需要平衡对人才的吸引力,举例指现时新加坡对非本地生收取10多万至20多万元的学费,若贸然大幅度调整,恐怕难以吸引优秀学生来港。
蔡若莲又指出,政府正检视专上院校取录学生时的“本地生定义”,国际间有些做法,即使同为本地生,都可以享有不同的学费收费层级,因此当局可能会考虑学生的居港年期、对香港的贡献或认识,甚至日后留港发展的机会等条件,形容身份与学费是可以分开。
至于学额问题,蔡若莲说,外来人才的受养人持有香港身份证,理应属于本地生,但如果占用了15000个资助学士学额,都会影响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当局检讨时会一并考虑这些因素。
施政报告提出要打造留学香港品牌,被问到现时本港的非本地生中,仍以内地生占大多数,蔡若莲说,中国是留学生的最大输出国,全世界很多地方的非本地生中,都是以内地生占最多,但当局希望非本地生的国籍更多元化,形容院校方面亦很自律,一般会控制内地生比例不超过五成。她提到欧美学生多数都留在当地升学,未来当局会重点吸纳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