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铁线故障工程车有20年历史 港铁称全港只得1部
![](https://i0.wp.com/uniquemedia.hk/main/wp-content/uploads/2025/02/aa47167edc7a12142771bedb781a4028.jpg?fit=1024%2C576&ssl=1)
港铁东铁线太和站昨日有工程车故障,令东铁线服务由头班车开始受阻约7小时。港铁车务工程维修总管李剑雄表示,涉事工程车已服务东铁线约20年,整个港铁网络只得1部,每日起动前均会经过基本操作测试,亦有定期检查及保养机件。
他指,港铁已展开深入调查,并联络设备供应商,希望检视操作、设计理念及维修要求,之后向机电署汇报调查进展和提交报告,亦会检讨营运安排及相关工程车的维修保养工作。
李剑雄在电台节目解释,涉事工程车周三凌晨在粉岭至太和站之间一段路轨,进行石枕更换工程,完成工序、准备返回车厂时,工程车的水平感应系统故障、未能发挥作用,令一个车卡有少许偏去左边,车架和车盘仍在路轨上,即并没脱轨,但未知是否涉及部件松脱或断裂。
被问到港铁为何需花长时间处理今次问题,李剑雄解释,当时工程车与路轨并非呈水平状况,工程人员要在现场测试系统反应及速度,调较至适当水平才能移离工程车。他又指,若强行拖走工程车,可能会令其他设备有损伤,加上复修期间要在上行线继续维持列车服务,需考虑乘客和工程人员的安全,谨慎进行每个工序,造成一定掣肘。
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张欣宇关注,水平感应系统故障较罕见,促请港铁详细检查及分析相关机件,找出成因,并检视其他工程车有否出现同类情况。他指,今次事故期间有多班列车受影响,金钟至落马洲站全程的延误时间逾30分钟,有机会触发惩罚机制。
不过他又指,目前惩罚机制重点在于延误时间,透过计算实际车程与预计车程之间的落差,决定是否触发机制,未能反映实际受影响的乘客数目,期望未来改善机制,他会在立法会继续跟进。
另外,张欣宇认为,港铁在事故期间发放的资讯整体充足,例如在事故发生5小时后,以及约10时,已在各车站广播车务状况,亦清楚说明延误时长。对于有乘客不满,早上在太和站内等候一段长时间才得悉事件,张欣宇则期望,港铁日后在事故发生后更快发放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