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平均輪候縮短至5.3年 為6年來最低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縮短至5.3年,較上季縮短0.2年,是6年來最短。行政長官李家超召開行政會議前提到,他上任時的公屋輪候時間最長達6.1年,目前已縮短0.8年,即9個半月,變相為成功上樓的劏房戶節省了約3萬元租金,同時亦能改善居住環境。
李家超表示,政府提出公屋輪候時間6年封頂,興建簡約公屋,有信心5年內,輪候時間能進一步縮短至於4.5年。
房委會指,上季編配入住新公屋單位的1300宗申請中,有1200宗入住新落成的屯門顯發邨和業旺邨,由於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對較短,縮短了平均輪候時間。
房委會又指,房屋署打擊濫用公屋,加上陸續有新公屋落成,及居屋和綠置居項目入伙,不少公屋租戶因購買資助出售單位而騰出公屋單位,近年獲編配公屋的數目較以往多。 房委會表示,由於近期入住大埔富蝶邨、屯門業旺邨及顯發邨的申請者,輪候時間較短,展望下一季平均輪候時間會維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