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彊棉」事件就是愛國教育的素材
有人說,「愛國者」並無清晰的界定,筆者就認為—「愛國」—其實並非一句口號。愛國是一種生活態度,是發自內心的表現,只要存有愛國之心,就會在日常生活中,自自然然地表現出來,因此,要做好「愛國教育」,其實就要從日常生活中找出例子,向青少年進行解說。筆者認為,最近鬧得熱哄哄的「新彊棉」事件,就是最好的愛國教育的素材。
繼瑞典服裝品牌H&M被爆出「抵制新疆棉」的聲明後,Nike、Adidas、New Balance等多個品牌都因被翻出「拒用新疆棉」的聲明,而在內地掀起抵制潮,引起軒然大波。
事件的背後,其實牽涉一家叫做BCI(全名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的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該機構2020年10月宣佈終止與新疆有關的棉花產業合作。據媒體報導,BCI總部位於瑞士,在美國和瑞士的資金支持後才逐漸發展壯大,其中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是BCI的重要金主之一。以上提到的品牌都是該機構的成員,成員向BCI繳納會費並遵循其提出的標準和價值觀,BCI則為成員的資格作市場認證。
社交媒體圍繞「新疆棉」輪番推送的熱搜,輿論聲勢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中國地區的明星代言人相繼與H&M解約,連帶被翻出也曾發表類似聲明的美國品牌Nike以及德國品牌Adidas代言人也紛紛一紙聲明與合作方進行切割。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5日晚,已有超過40位中、港、台藝人與相關品牌割席,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陳奕迅、楊穎(Angelababy)、王嘉爾、陳偉霆,來自台灣的彭于晏、許光漢、歐陽娜娜等。
事件的對與錯,老實說,普通香港市民實在很難說得清楚,亦難以像內地的品牌代言藝人以「堅決反對任何污化中國的言論與行為」為由,與品牌方解除合約,甚至像內地網民般說要發起杯葛相關的品牌。不過,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都可以從今次事件,感受到什麼是「愛國」。
筆者建議,教育界可以籍今次事件,進行大力推廣,讓青年人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政府亦可考慮發放資料,讓教師掌握所謂「新彊人權問題」、「滅絕維吾爾人」的謬誤,甚至邀請相關藝人,利用本身的影響力,向青年人解說其行動的思路,相信這相比於照本宣科的教科書,會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