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传统与科技展现舞火龙震撼力 罗咏诗冀政府参考在各区连结历史文化游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结合传统与科技展现舞火龙震撼力 罗咏诗冀政府参考在各区连结历史文化游

大坑坊众福利会每年主办为期三天的大坑中秋舞火龙活动,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地区传统活动。大坑舞火龙在2011年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惟许多市民以及旅客未能在为期三日的活动期间,亲身到场参观。究竟如何可以令更多人感受到火龙的“威力”?大坑坊众福利会申请活化书馆街 12 号的三级历史建筑物,成为“大坑火龙文化馆”(下称火龙馆),利用先进的 3D AR 和 VR 技术,配合环型大屏幕的投射,向参观的人士展现置身其中那份群策群力和万众一心的“震撼力”。大坑火龙文化馆副主席罗咏诗更期望火龙馆能够与大坑和铜锣湾以至湾仔区内的历史与文化地标串连起来,为香港旅游业发展“连”出另一条历史文化之路。

特首林郑月娥出席2017年大坑中秋舞火龙盛会

书馆街12号占地面积约131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 338 平方米。原址是晚清时创立的“孔圣义学”(为贫穷人士提供免费教育的孔圣学校)。校舍在日占时期遭受严重破坏,1949年原址重建。重建后一直作教育用途,建筑物前的街道命名为“书馆街”,更显示学校在邻里间的重要意义。

罗咏诗说,活化工程会保留原有的出入口、建筑物外墙立面、奠基石碑、由地下连接至天台的唐楼楼梯、原有铁窗框和窗花、部分木地板等。在建筑物旁边会增建一部升降机,升降机的外墙会铺设灯饰,于晚上合适的时间营造犹如火龙形态的灯光效果,希望能够成为区内新文化地标。

活化后,建筑物地下一层将变成展览厅,介绍大坑火龙的历史、起源、火龙紥作工艺和典故、舞火龙路线等。火龙馆还提供教育和体验工作坊,举办一系列文化课程,包括国学、武术、茶道、沉香等传统中国文化讲座,以展示书馆街12号早期办学的原意及大坑原客家村落武术的传统。

利用科技展现舞火龙的气势

罗咏诗说,大坑舞火龙活动每年只举办三天,动员规模庞大,许多市民以及旅客未能亲身到场参观,单靠照片和普通影像难以呈现当中所展现的气氛和气势。火龙馆内会利用先进的 3D AR 和 VR 技术,配合环型大屏幕的投射,能够让身处展馆内的参观者,进一步紧贴现场感觉,感受到置身其中那份群策群力和万众一心的震撼力,并可从不同角度了解大坑舞火龙在区内穿梭的足印。


一众嘉宾于浣纱街小舞台前欣赏大坑火龙作致敬礼仪式及进行整条火龙打龙饼表演。
嘉宾:(左一) 华欣文教基金主席刘千石、(左二) 时任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左三) 香港赛马会董事周松岗、(右二) 旅游业监管局主席马豪辉、(右三) 保育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主席刘智鹏、(右四) 香港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

冀政府为香港旅游发展多建历史文化之旅

罗咏诗说,火龙馆规模不大,需要跟周边相关项目以“点、线、面”连系起来,凝造一个独特的社区旅游路线,使各项目增加持续发展的能力。她建议,可以跟莲花宫、虎豹乐圃等开展合作。

她认为,香港的旅游业需要增添多元化的元素。她相信,疫情后全球旅游业的版图必定会从新布置,香港应把握此机会,进一步拓展更多具特色的旅游路线。深度文化游肯定是当中的一大趋势,而香港的历史背景为不同文化旅游路线提供了坚实的素材。

罗咏诗建议,政府最好能趁著目前旅游业步向复原的时机,在不同区份设计出丰富的文化旅游路线,先让本地旅客参加,借此作出推广与改进。事实上,很多旅客均喜欢跟随本地人的旅游路线,好像香港的市区行山路线和女人街等,都是因为本地人的喜爱,进而成为旅客的参观热点。她希望火龙馆能跟大坑和铜锣湾以至湾仔区内的历史与文化地标串连起来,成为市民和游客渴望一游的路线。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