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貢獻卓越 築建防疫「健康牆」 科大王吉光獲首屆鍾南山獎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生命科學貢獻卓越 築建防疫「健康牆」 科大王吉光獲首屆鍾南山獎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王吉光榮獲首屆「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表揚他利用數據科學和計算技術研究精準醫療,攻克醫學難題,發現若干具臨床意義的基因突變,為醫學及生命科學作出重要貢獻。頒獎禮今日下午在廣州舉行。在十個得獎名單中,四位來自大灣區,王吉光是唯一來自香港的得獎者。

王吉光為科大夏利萊夫人副教授,任職於生命科學部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共同領導組 建亞洲腦膠質瘤多組學數據聯盟,通過多組學大數據整合和數學建模,在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可靶向的 METex14 致癌突變,在替莫唑胺治療後復發的膠質瘤中發現導致腫瘤抗藥的 MGMT 融合基因;又發現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內皮細胞中存在 MEKK3-I441M 激活性突變,結合影像數據,首次定義了海綿狀血管瘤的分子分型,為潛在的無痛診斷和靶向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由於疫情因素,頒獎禮結合線上線下形式舉行,王吉光透過視頻在大會發言。他非常感謝 鍾南山院士及評審委員的認可和鼓勵,感謝國家大力支持內地與香港合作項目,特別感謝合作 者和團隊成員的重要貢獻。

王吉光向京港學術交流中心表示,鍾南山獎是很高的榮譽,雖然是鼓勵醫學研究,但也非 常注重基礎研究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個人來說,我更加堅定了利用大數據和計算方法研究人類疾病的研究方向;對於計算生物學和醫學信息學這個新興的領域來說,這個榮譽也起到極大的激勵作用,相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投身這個領域,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研究醫學問題,幫助我們早日攻克各種複雜疾病。」

談到研究新進展,王吉光表示團隊正在與內地和香港多家醫院合作,利用最新的多組學高 通量技術研究癌症的發生、演化和治療後抗藥的分子機制,這些研究將揭示基因變異在疾病精 準診斷和精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切實可行的方案。

獲得「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之前,王吉光先後獲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9 年度優秀青 年科學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國家科技部及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聯合資助計劃基金,多篇論文先後刊登於《自然》、《細胞》、《自然-遺傳學》及《自然-通訊》等學術期刊。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為「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香港地區申報單位,本年度推薦王吉光參 評並成功獲獎。獲得首屆鍾南山獎的十位青年科學家,還有王琳、王守巨、王祥喜、呂奔、關偉傑、蘇士成、吳南、林浩添、韓大力。包括王吉光在內,四位來自大灣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