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協會稱公院已淪陷 內地醫護支援是好事
內地首批75名醫療支援人員今日抵港,協助治理新冠患者,另一批約300人本周內亦會陸續到港。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表示,內地醫護來港支援治療新冠患者是好事,指公立醫院過去兩周已經「淪陷」。
源志敏指出,醫院大堂、餐廳、物理治療部,以及日間中心等,都動用來接收新冠病人,部份患者無人餵食,大量死者的遺體堆積在院內,比喻情況有如烏克蘭的戰地醫院般惡劣。
源志敏建議,醫管局妥善協調,確保邀請內地醫護來港前,已經善用本地醫療資源,包括私營體系的醫護人手,否則會造成尷尬局面,甚至天怒民怨。他又說,現時安排屬「特事特辦」,既然已經透過《緊急法》豁免內地醫護受本地規所限,一旦出現醫療事故,都應該由醫管局負責。
至於兩地醫護使用不同語言,源志敏認為不是問題,指不應該小看內地醫院,認為他們很多都懂英語,重申兩地醫護應該慢慢磨合。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指出,內地醫護最快明日起到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上班,主要按區域分工,過半數病床會由內地醫護管理,將有本地醫生提供協助和監督。 他指,據了解,醫管局有意在亞博兩個展館再增設治療設施,認為有多些人協助是好事,不過質疑醫管局未完全善用現有資源,包括部份已暫停的非緊急服務,可否騰出更多醫生治理病人。
凌霄志形容,安排不是紙上談兵般簡單,指實際操作及磨合期間,可能影響病人治理。他說,內地醫護基本上都是用中文,本港醫護要向他們從頭解釋一次基本用語,亦要派人將病人的醫療紀錄由中文翻譯成英文,才可以儲存在現有的醫療檔案系統內。他指,現時仍未完全掌握,是否所有來港醫護都懂說廣東話,未知是否要本港醫護負責翻譯。 他又擔心有關法律責任的問題,指萬一發生醫療事故,應該沿用醫管局現有的通報機制,除非牽涉個人操守問題,否則應該由醫管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