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 三級歷史建築成功活化 見證火龍舞動大坑社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 與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 (左)進行火龍簪花掛紅儀式。
「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典禮」於昨假大坑坊眾福利會地下禮堂及大坑火龍文化館隆重舉行。透過是次為書館街 12 號的三級歷史建築,歷經活化後的大坑火龍文化館進行揭幕,大會希望能進一步弘揚及傳承大坑舞火龍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鼓勵民眾踴躍參與,發揮凝聚社區的功能。同時今年適逢七一回歸 25 週年,選於此時開幕實屬令典禮更錦上添花。
活動特別邀請了一眾主禮嘉賓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大坑火龍文化館理事長林筱魯、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劉智鵬議員、香港賽馬會主席陳南祿、大坑火龍文化館理事會會長閻偉寧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傳承人陳德輝,進行火龍點睛及簪花掛紅儀式,同時見證火龍從大坑坊眾福利會躍動至大坑火龍文化館,並迎來文化館的盛大開幕。
大坑火龍為本港文化活動盛事 保社會康泰安寧
大坑火龍文化館理事長林筱魯致開幕辭時表示,冀盼大坑火龍文化館的開幕,以及透過將來連同其他區內歷史建築一同舉辦的文化活動,能將舞火龍的文化理念造福坊眾,而且遠播至海內外,也希望能透過舞火龍以驅除瘟疫,保香港的康泰安寧,同時亦感謝特首林鄭月娥、大坑坊眾福利會及發展局等各界全力協助。
林鄭月娥致辭時回顧過往曾為火龍點香,感受到舞火龍活動為社區帶來的熱鬧,強調大坑舞火龍凝聚社區力量的價值。她亦深信大坑火龍文化舘的成立能讓市民更認識舞火龍及傳統客家文化和歷史,從而進一步將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強調,舞火龍對於發展香港文化旅遊的重要性,指出舞火龍作為全港第一個擁有自身展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希望能夠串連區內歷史景點、商戶、特色飲食等,並且借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日後成立的助力,推動文化旅遊的在港發展。
大坑舞火龍屬文化遺產 有近140年歷史
大坑舞火龍已有近一百四十年歷史,而活動現由大坑坊眾福利會主辦,於每年的中秋節前後舉行,為期三天。大坑舞火龍在 2011 年成功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 動」類別。
大坑火龍文化館位處書館街十二號位處香港大坑社區,原建築物乃於晚清時期創立的「孔聖義學」,當時為第一所由著名華人社區領袖劉鑄伯領導的「香港孔聖會」所舉辦的義學。現建築物則在重修後於 1949 年舉行落成典禮,並先後由不同辦學和教育團體用作學校或教育用途。
火龍文化館列歷史建築 傳揚香港文化
其後建築物於 2010 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並獲政府納入在 2013 年 12 月推出的「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計劃」 內。基於大坑坊眾福利會跟建築物之深厚淵源,且因大坑舞火龍活動具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價值,所以計劃將建築物活化成「大坑火龍文化館」,使其正成香港首個具有其本身展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大坑火龍文化館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地下展覽館」展示大坑舞火龍的歷史、製作、儀式等,並以先進的投影技術及互動形式展示舞火龍活動,以及配合擴增實景 (AR) 功能,進一步豐富展覽內容;「一樓餐廳部分」把其非物質文化之精神融入於特色佈置和餐飲元素之內,當中更包括具客家菜特色的元素;「二樓多用途空間」則提供場地供不同活動進行,包括教學、工作坊、講座、小型展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