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创科和经贸中心地位” 民建联对2022年施政报告期望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创科和经贸中心地位” 民建联对2022年施政报告期望

民建联将于9月份就2022年施政报告期望与特首李家超会面,并呈交相关的详细建议。民建联多位立法会议员陈仲尼、黄俊硕、黄英豪、周浩鼎及葛珮帆透过线上记者会,针对如何推动本港未来的经济发展,率先就“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创科和经贸中心地位”,发布相关建议。

在金融财经方面,民建联建议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加快与前海共同探索将香港有限合伙基金制度(LPF)与内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对接,便利在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在内地进行私募基金投资及筹募资金;加强香港全球主要集资中心地位,包括容许未有收入或盈利的公司来港上市的范围,由生物科技扩大至更多类别的科创公司,并改革GEM以吸引符合ESG准则的不同行业创新企业在GEM上市。在支援会计业发展方面,向国家财政部争取全面承认香港会计师专业资格,或者为香港专业会计师设立专属执业试,通过执业试就可以在内地大湾区九个城市执业,于事务所担任审计业务合伙人。

为积极招商引资及吸引人才方面,当局宜透过批地及财政等政策,引进国际和内地的龙头企业、创科企业以及创投基金落户香港;加快香港与其他国家地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安排,吸引海外投资控股活动转移到香港;并优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透过优惠税务安排吸引专才来港。同时,研究透过投资进广署负责为来港落户的企业提供到港后各类涉及政府部门事务的“一站式”申请与跟进服务。

在提升国际经贸中心地位方面,民建联要求进一步扩大CEPA下享有零关税的香港原产货物范畴,包括降低香港制造的比重,及包含香港知识产权或科创投入的货品;积极加入RCEP和CPTPP,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域贸易与经济投资中心的地位。同时,香港必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及与贸发局等机构合作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在推动经济多元化下,民建联认为当局须加大力度推进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发展,包括尽快把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比率提升至2%;加强结合大数据、地理资讯系统、云计算、区块链等核心基础设施,建构物联网发展,以推动人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与数据流,建立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及大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区内“五流”互联互通。同时,积极招揽国际龙头企业来港,促进特定工业,包括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食品科技、健康科技以至绿色科技等高增值制造业,发展至一定群聚效应,形成本港“再工业化”的主要支柱。

随着新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香港已经进入新时代。为应对国际政经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特区政府必须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并积极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民建联认为,香港应积极促进各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八大中心发展,推动产业多元化,同时招揽更多海内外企业与人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协助本港包括会计等各专业界别拓展大湾区市场,以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们就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点建议

  1. 协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与前海共同探索将香港有限合伙基金制度(LPF)与内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对接,便利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在内地进行私募基金投资及筹募资金;尽快落实有关容许“港股通”南向交易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的措施细节。
  2. 加强香港全球主要集资中心地位。容许未有收入或盈利的公司来港上市的范围,由生物科技扩大至更多类别的科创公司,以进一步提升本港作为创科公司集资上市平台的功能及规模;参考深圳创业板明确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做法,改革GEM以吸引符合“环境、社会与管治”准则的不同行业创新企业在GEM上市。
  3. 积极招商引资及吸引人才。透过批地及财政等政策,更积极有为地引进国际和内地的龙头企业、创科企业以及创投基金落户香港;加快香港与其他国家地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安排,吸引海外投资控股活动转移到香港;并优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透过优惠税率或先征后退等形式吸引专才来港,扭转人才流失局面。同时,为更到位的招揽海外企业和资金到港投资,建议研究透过投资进广署负责为来港落户的企业,提供到港后各类涉及政府部门事务的“一站式”申请与跟进服务。
  4. 提升国际经贸中心地位。进一步扩大CEPA下享有零关税香港原产货物范畴,包括降低香港制造的比重、及包含香港知识产权或科创投入的货品;积极加入RCEP和CPTPP,以发挥香港连接内地与其他经济体的枢纽作用,巩固及提升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域贸易与经济投资中心的地位。
  5. 集中资源推动创科及“再工业化”发展。尽快把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提升至2%;积极招揽国际龙头企业来港,促进拣选特定工业,包括新一代半导体产业、食品科技、健康科技以至绿色科技等数大项高增值制造业,发展至一定群聚效应,形成本港“再工业化”的主要支柱。

(二)其他相关建议

  1. 提升本港金融保安措施
  2. 因应复杂国际形势,密切监察各种地缘政治及经济金融风险,制定预案,提升金融保安措施,强化香港金融系统应对市场波动,以及优化风险管理措施。
  1. 加强香港全球主要集资中心的地位
  2. 吸引更多国际及区域性企业,如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公司来港上市,进一步强化本港集资市场的国际性。
  3. 加大力度鼓励大湾区省市政府及私人企业来港发行绿色债券。制定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准则和中国绿色债券准则,提升香港作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角色,以及引导国际资本流向内地绿色项目。
  1. 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协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 除了已开通“ETF通”及启动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互换通)外,当局应将更多在港上市的中概股纳入“沪港通”及“深港通”的“南向通”,并应加快推进透过沪深港通管道,允许内地及本港投资购买对方市场首次公开发售(IPO)的“新股通”。
  3. 积极向中央争取以大湾区为试点,将香港“转数快”与内地的网上实时转账支付系统对接,以建立跨境快速支付系统,容许香港居民通过香港的网上或手机银行,输入收款方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即可向内地进行跨境、跨银行的实时免费转账汇款。
  4. 扩大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试点银行范围。现时已有数间银行推出试点,建议当局扩大至更多银行及金融机构推出在港办理开立内地银行账户,方便市民在大湾区内使用跨境金融和银行服务。
  5. 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包括优化香港与东南亚国家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增设与香港的人民币 RTGS系统连结,提供当地货币与人民币进行同步交收的能力。
  1. 推进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业务
  2. 加快落实大湾区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以及内地与香港保险公司合作开发跨境保险产品,例如医疗保险。
  1. 加强支援会计业发展
  2. 向国家财政部争取全面承认香港会计师专业资格,或者为香港专业会计师设立专属的执业试,通过执业试就可以在大湾区内九个城市执业,在事务所担任审计业务合伙人,以及容许香港专业会计师在全国各地事务所担任咨询业务合伙人。
  3. 确保会计及财务汇报局(简称:会财局)及香港会计师公会(简称:公会)的充分沟通,并确保制定财务汇报准则,核数准则及其他准则时双方面的充分沟通;不要在审查时持有不同看法,避免令执业单位无所适从。
  4. 积极考虑向会财局增拨更多资源,从而豁免未来三年会财局向整个会计行业征收的有关征费,以纾减对业界,特别是中小型会计师行的经营压力。
  5. 政府当局、会财局及公会应要推动香港与内地会计业界作出更深入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地业界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会财局与公会亦要共同强化持续专业发展交流的工作。
  1. 招商引资及吸引海内外人才
  2. 为来港工作或投资的高端人才提供住屋补贴等措施,以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来港发展。
  3. 政府发挥带领作用,将“未来基金”或“香港增长组合”适当地投资于GEM,或将其作为种子基金并与科技创投公司的资金作配对以募集资金投资于GEM,从而增加GEM的资金流入。
  1. 加强发展数字经济
  2. 在2022年内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除加强策略性研究,更应完成制定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政策。
  3. 考虑设立配对基金或强化其他支援措施,支持有关企业在有需要的地区加快建设5G基站网络等数字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4. 加强与内地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打通资讯和数据流通的障碍及瓶颈,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 推动电商发展
  2. “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应把推广电商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并制定相关产业占香港GDP比例的最低水平。
  3. 政府应让香港业界可学习灵活多变的媒体电商知识,改变现有经营模式;包括可利用媒体资源中心,展示相关知识及应用,介绍其他地区的经验,吸引港人、特别是青年人,关注及投身这个行业。
  4. 政府主动联络香港的大型中资企业,与贸易发展局等机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能够与内地顺畅链接,具有生意配对、物流运输安排、资金结算等功能的大型综合电商平台,成为香港中小企业与内地做生意的桥梁,同时也便于香港青年人用较低的成本创业。
  1. 集中资源推动“再工业化”
  2. 制定本港制造业占 GDP的百分比目标,并将与生产相关的工种,包括设计、研发、检测等等,重新归类为制造业,以反映制造业的重要性,更好推动“再工业化” 4.0 的发展。
  3. 除了自资院校开设应用学位课程,各职专教育机构应加强课程内容,以培训更多“再工业化”4.0的人才。
  1. 加强创科发展
  2. 充份利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生物科技
  3. 争取放宽国家《负面清单》中对生物样本、基因诊断与治疗的外资准入限制,准许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担当主要股东及于河套注册企业直接进入内地市场,让企业与内资公司获得相同的待遇。在知识产权衔接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亦可参考本港“转录标准专利”制度,认可本港知识产权署审批的原授标准专利,于大湾区先行先试。
  4. 把内地人遗传资源在合作区内流动供研发用途的限制拆墙松绑,于深方园区设遗传办分支,优化出入境检验检疫程序。
  1. 发展大湾区智慧城市群
  2. 政府应加强结合大数据、地理资讯系统、数据算力、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核心基础设施,建构物联网的发展,通过“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以推动人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与数据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及大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大湾区内“五流”的互联互通,支持香港经济能在疫后成功转型,迎接数据时代及数字经济的发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