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指教育專業操守指引 無限制教師社交平台言論空間
教育局日前公布《教育專業操守指引》,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不認同指引會限制教師在社交平台的言論,令言論自由空間收窄。她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香港是多元社會,發表批評的言論或不同意見並無問題,但教師不應在網上發表仇恨、詛咒、鼓吹違反社會秩序行為;又指社會上很多人留意老師,尤其學生會以老師為模仿對象。
被問到老師可否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社會、政治議題,蔡若蓮回應,不論有沒有指引,老師最重要是考慮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是否相關,學生時間很寶貴,老師要思考想學生學甚麼、預期有何學習成果、教學過程是否恰當。
蔡若蓮又提到並非某些議題就一定不能講,教育局的課程範圍亦包括「六四事件」,最重要是培養學生明辨思維,如果老師教學「樣樣歪少少」,故意將不正確的信息放在一起,對學生心智發展會有好大影響。
至於一些正在發生的事件,蔡若蓮說,因為只掌握片面資料,社會意見紛紜,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容易造成偏見及以偏概全。她認為新的公社科針對過往通識科實踐時的扭曲情況作出改善,課程3大主題清晰,教材有送審確保質素,不是隨便用一張紙,或網上下載短片用於教學。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在同一節目表示,過去3年教育局處理超過500宗針對教師的投訴,當中179宗裁定不成立,而被取消註冊的20宗個案,大部分涉及刑事成份,數目並不多。她又指,教育局未來會舉辦簡介會,向學界解釋新的《操守指引》,亦會安排不同層級教學人員的培訓。
對於有工會擔心處理教師投訴的機制沒有業界參與,蔡若蓮表示,處理教師投訴機制沒有改變,過往有其他團體接收針對教師的投訴,但就囤積了不少個案,投訴者和被投訴老師都要苦等結果,讓雙方折騰。現時做法是先交由校本處理,再由教育局審視調查結果,研究是否要跟進,對投訴及被投訴人都是更快、更公平、公正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