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資助市民治療慢性疾病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劃明年第二至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市民可以透過「一人一家庭醫生」和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在《基層醫療名冊》尋找家庭醫生,就可取得政府資助治理慢性病,當局會先針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推出試行計劃。
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表示,本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也日益普遍,預計10多年後,慢性病患者會由220萬人,增至300萬人,佔人口3成7。目前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專科服務佔整體醫療開支約8成,而基層醫療開支就佔不足2成,慢性病患如不及早發現和治療,或會惡化,公營醫療體系將不勝負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會持續上升,因此醫療體系必須改革。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高血壓和糖尿病,約一半患者為隱性,每3名患者有1人有併發症。如果可及早發現和治理,患者可避免出現併發症,亦可減少醫療負擔。 李夏茵又指,目前本港有約1.5萬名醫生,《基層醫療名冊》就有約2600人,不希望人手問題窒礙基層醫療發展,相信推出計劃後會有更多醫生加入。
藍圖亦提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成立基層醫療署,當局亦會整合資源,鼓勵將長者醫療券用於預防疾病。李夏茵表示,措施包括長者要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用途後,《施政報告》提出增添的500元才會自動發放到戶口。
藍圖又提出,檢討和更有系統推算基層醫療人員需求,加強中醫和藥劑師在基層醫療角色,以及改善數據互通,要求所有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醫健通」,加強社區和公立醫院雙向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