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赴粤东调研 携手开拓新机遇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赴粤东调研 携手开拓新机遇

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周五(5月9日)启程前往广东省进行专题调研,组长马逢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李慧琼,副组长吴秋北和陈勇,以及港区人大代表们参与调研。粤东地区向来和香港社会关系密切,据统计,香港约有超过160万人的籍贯来自粤东地区,近年来粤东地区也正在进行产业的创新,因此本次次调研的重点将是考察科技创新、文化保育、绿色能源及产业转型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希望更好推动香港与粤东地区相关产业的优势互补,积极开拓协作机遇,并船出海。 

此次调研将走访潮州、汕头、揭阳等粤东地区,行程包括调研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健康科技、玩具、绿色能源等产业;同时又会考察当地的中国革命事业相关历史旧址、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文物馆等。

5月10日,调研团上午先后参观了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及当地企业了解大健康产业及玩具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下午调研团又到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等地考察。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专题调研组组长马逢国表示,内地很多产业的发展模式灵活高效,无论是传统产业持续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不断焕发新动能,或者历史旧址、街区及文物的保育与文旅经济的结合模式等,这些发展经验均对香港具有启发性。同时,马逢国亦表示,专题调研组于行程最后一天在广州出席交流会,听取省领导作与此次调研相关工作情况的介绍,并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政府回馈专题调研的意见建议,相信这些交流和考察行程将有助代表们更深入了解粤东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大家定会用心留意,将相关资讯传递给香港市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表示,潮汕地区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创业在不断提质提速,其中化工和精细化工实验室以及玩具产业的发展让人影响深刻,全面贯彻落实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实业强市的核心理念。同时,潮汕也是红色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参观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中,让我们了解到当年汕头市作为红色交通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卓越的力量。希望香港能有更多的人能来到汕头了解这段历史,体验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专题调研组副组长陈勇表示,粤东地区有不少产业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如风力发电等,而在美国对国家挑起贸易战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应该积极与内地相向协同发展,团结一致,并船出海,携手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等新市场,期望此行能探索两地有关合作机遇。陈勇又表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非遗文化保育传承等经验也值得香港借鉴,让爱国主义在香港发扬光大。香港与粤东地区无论陆路、海路的交通、物流都很便利,两地的人才、资金、技术拉得愈近,发展空间愈宽阔。

除此之外,其他代表也纷纷对汕头地区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孙伟勇代表表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今日重点参观了汕头几家重点企业,同时观摩了富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不同展馆,行程需要紧凑,但不乏给一众代表同事们留下了对汕头市以及各管辖区域非常深刻的印象。

楼家强代表提到,潮州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沉浸式感受潮汕的文化魅力,许多珍贵的照片和物件,都在诉说著以前多少潮汕人到离乡背井到海外打工,“向海讨生 敢闯敢为”的奋斗故事,他们情系桑梓,非常值得年轻一代去学习。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骑楼建筑群满是汕头老城的文化象征,也是华侨寻根的地方,道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来之不易的成就。

冼汉廸代表认为汕头科创活力迸发,古韵与红色印记交融,华侨乡情与商埠记忆辉映,于传统与现代共振中触摸了奋进脉搏。

林至颖代表感触到,此次汕头调研之旅,让他深切感受到一座城市在坚守与创新中的蓬勃脉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以尖端科研推动绿色转型,院士团队深耕”碳中和化学”,为粤东产业升级注入新质生产力;仙乐健康以全球化视野打造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现中国智造的国际竞争力。而侨批文物馆泛黄的信笺、小公园街区的骑楼光影,无声诉说著华侨家国情怀与商业文明的百年交融。传统与现代在此并非割裂——澄海高德斯的精密模具赋能玩具产业蝶变,宏腾展厅的创意设计让传统制造焕发新机。汕头以科技为翼、文化为魂,在工业强市与历史传承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令人对这座活力侨乡的未来充满期待。

陈曼琪代表指出,今天在汕头考察科研设施及成果转化,并与企业交流落户香港的机遇,助我深化对河套香港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及抢人才的分析与建议。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