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

行政长官正在就九月份发表的《施政报告》进行公众咨询。笔者认为,今次这份《施政报告》对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展示对社会民生的关顾,并对专业服务提供支援,让香港社会整体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紧张,尤以美国特朗普政府,上任至今推出的政策措施,都以美国利益为核心,肆意打破国际原有的秩序,使到行之有效的国际经贸及全球供应链备受打击,保护主义及避险心态抬头,影响全球格局。

香港作为开放型经济,面对全球局势骤变,难免受到影响。幸好,在国家坚定的支持,以及香港自身优势的加持下,仍然可以持续发展。不过,现今霸权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单在工业生产,更转移到金融操控,绝不容任何国家或地区蚕食其影响力,挑战其地位。另一方面,香港站在守护国家安全的前沿上,面对国家安全挑战的新阶段,尤其需要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与及海外利益安全层面,担当更多工作,难免与霸权核心形成矛盾。

事实上,要充分发挥香港为国家、为自身拼经济的能耐,必须全面强化各项要素,包括土地、人才、数据,以及专业服务方面的提供。今届政府在吸引外来投资,改善营运环境,融入国家各方面发展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笔者作为专业界别一员,亦希望提出一些想法,供政府考量。

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必须加快推进“河套香港园区”建设,落实及完善内地与香港在人才、资金及信息在“深港园区”内自由流动的先行先试计划,透过实践形成一套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运行的机制,并与广东省政府研究将机制辐射至大湾区内地城市。

同时,政府应加快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充份利用好北都的土地资源,并改善决策机制。政府可以在“北部都会区”项目建立跨部门决策机制,将项目所必须的决策及执行权力转授予指定的组织及人员,减少部门之间的协调障碍,加强负责招商引资的商谈弹性,促进企业进驻。

教育是社会之本,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香港具有良好的教育体制基础,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小学方面,都具有相当吸引力,建议扩大大学、专上学院,以及中、小学的境外学生比例,吸引内地及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学生,为香港及海内外培养人才,并吸引对香港发展有利的人才,在香港落地生根。

香港的专业服务,向来深受海内外企业的信任。专业界别在担任“超级联系人”方面,亦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过,目前的问题,是企业需要每个行业去找寻合适的伙伴,难免费时失事,建议政府推动成立跨专业界别的平台,令企业更容易寻找到专业合作伙伴。事实上,目前内地不少企业都希望利用香港专业服务到香港,甚至“走出去”,特别是内地中小企业在海外可谓“人生路不熟”,如果有香港专业服务担当“盲公竹”,实在令他们走少很多弯路﹔同样地,海外企业想“走入去”内地,寻找发展机会,亦希望香港专业服务能够协助他们少走弯路。

民生方面,香港目前处于十字路口,经济建设正在稳步发展,政府就未来的发展路向,亦作出不少投资。不过,社会大众并未能感受到这些发展带来的好处,反而是见到不少食肆结业,消费市道欠佳等情况。建议政府在稳健理财的前提下,增设外佣免税额,并恢复每学年向每名学生派发书簿费津贴的安排,让市民感受到政府的关顾。

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前会长兼顾问委员会主席 

香港税务学会顾问

吴锦华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