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环署人员到葵涌基孔肯尼亚热患者住所附近灭蚊

本港今年至今录得6宗基孔肯尼亚热输入个案。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说,随着输入个案增加,出现本地个案风险是存在的,目前要做好防蚊灭蚊,包括在输入个案患者居住、工作或长时间逗留地方周围250米展开防蚊灭蚊工作。

本港昨日新增一宗基孔肯尼亚热输入个案, 食环署人员早上到男患者居住的葵涌打砖坪街一带喷蚊油及撒蚊药等,亦有人员于屋苑附近草丛范围喷杀蚊喷雾。有市民表示担心感染基孔肯尼亚热,亦有附近店舖东主说附近不算多蚊。
居民陈小姐表示,担心被蚊叮感染基孔肯尼亚热,自己亦没有外游计划。她说,见到有人员在附近清洗街道和喷消毒药水,相信蚊量会减少。
陈先生在打砖坪街工作,他说附近不是很多蚊,认为穿长裤可以避免被蚊叮。他又说,如要旅游,会避免到基孔肯尼亚热肆虐的地区。

对于有立法会议员关注如何协调各部门开展行动及工作先后次序,谢展寰在电台节目上表示,防控工作需要大家一齐去做,若再分先后次序或影响效率,食环署主要角色是给予指引及进行巡查,不单只是个别部门而是整个地区去做。他举例说一旦发现积水就要清理,如果发现蚊子滋生就采取检控行动,今年首7个月已提出84宗检控,当中77宗针对地盘。
谢展寰说,欢迎议员就防蚊灭蚊技术提出意见,各地如有灭蚊技术或新产品,当局会选择适合本港方式,例如食蚊鱼在池塘较合适,本港不少池塘有鱼,这些鱼亦会食蚊。如果引入巨蚊去食白纹伊蚊,或需要很多数量,要考虑本港环境是否适合。至于利用放置某种细菌令到蚊不易携带基孔肯尼亚热或登革热病毒,需时准备及实验室试验,估计最快或要明年才可推出试用。

在同一节目上,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席何俊贤说,重点在于切断传播,议员关注政府工作质量及人手资源配备,外游人士输入个案不只陆路关口,亦要留意机场抵港人士,曾到访基孔肯尼亚热地区的人士,回港后也要留意。
他又说,除了地盘积水情况,食环署既要留意高风险地区积水,路政署亦加强巡查一些修路地点,突击检查有否积水问题,有需要就要发出告票,他形容积水要处理是意识问题,希望不要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