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指數》 「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躍居榜首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世界百強創新集群的最新排名結果,「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升至榜首,「東京—橫濱」集群及「美國聖何塞—舊金山(三藩市)」集群先後緊隨,北京集群排名第四位,「上海—蘇州」集群、首爾及紐約集群都排名前10位。
《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集群排行榜通過3項核心指標,識別世界級創新活動集中程度,包括通過產權組織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今年新增風險資本交易量指標。今年全球百強創新集群分佈於33個經濟體,當中以中國佔最多,合計24個,美國及德國分別有22個和7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全球十大創新集群貢獻全球40%的專利申請量和35%風險資本交易量。專利申請量在全球佔比最高的集群分別為「東京—橫濱」、「深圳—香港—廣州」,以及首爾,分別佔全球總量10.3%、9%和5.4%。
以人口規模計,美國聖荷西—舊金山集群及英國劍橋是創新密度最高的集群,中國的寧德升至全球第四,受惠寧德時代專利申請量激增。以科學論文發表計,首三位集群分別為北京、「上海—蘇州」,以及「深圳—香港—廣州」。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芬克(Carsten Fink)接受訪問表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升至第一,主要由於今年新加入風險資本交易量指標,認為內地及香港企業都吸引不少國際及本地大型創投基金參與。
他表示,數碼通訊及電腦科技都是區內發展優勢,特別是有不少來自深圳的知名企業,同時亦覆蓋化學和生物科技產業,認為區內有不少用地可吸引大量人才落戶,帶動創科蓬勃發展。
芬克在記者會上提到,「深圳—香港—廣州」3個城市在創新集群內各自發揮貢獻,區內集群組成多元,其中香港作為科研中心,擁有全球頂尖的大學,科研發表成為集群內重要組成部份,同時亦看到香港的科研概念透過跨境合作發展,香港亦是融資重要來源。
他表示,集群要增強競爭力,需要維持健康的創科生態系統,包括繼續投資教育及科研系統,同時要特別關注人工智能發展,對於促進創新十分重要,例如電池系統領域需要AI增強效能,認為政府或私人企業都需要在有關方面促進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