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基強調1.5萬名本地大學生資助學額不減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陳國基強調1.5萬名本地大學生資助學額不減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由2026/27學年起,所有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一向以來提供予本地學生的1.5萬個資助大學學位不會減少,一定會維持最少這個數目,強調當局考慮任何教育政策,一向做法都必定優先考慮本地學生。

陳國基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指出,近年適齡學童減少,加上香港面積小,沒有太多資源,人才正正是較重要的資源,因此需要引入和培育人才,令本港越趨國際化。他指,目前香港的非本地生分別來自約100個國家和地區,本地生與非本地生交流可拓展視野,對未來香港發展為國際教育樞紐有很大幫助,又強調本地學生永遠是政府的優先考量,不會減少本地生的1.5萬個資助學額。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 將會由陳國基擔任組長,而三批大學城土地分別位於洪水橋、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將分別可於2026至2030年間陸續使用。

陳國基表示,首要是要參考內地及外國成功例子,包括如何帶動產業以至人才訓練等,未來會與一些外國的大學校長、知名教授及企業的領導商討,盡量發揮好最早可使用的洪水橋用地,預計明年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

被問到8間大學在北都大學城的佈局會否有別於以往發展模式,陳國基表示,曾與不同大學代表聚會,很開心很多學校都對北都大學城有興趣,當局將會簡化制度並加快,例如修改法例,令整件事可以盡快及順利進行。

陳國基指出,將來大學城的發展是要配合新質生產力,香港的優勢是科研,必須要加強。他表示,本港科研基礎好,將來大學城方向是如何配合科研發展,又說,理工大學曾參與太空相關項目,希望香港高科技發展能夠做得更好。陳國基指出,特首給予他一個任務,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委員會,首先做好教育,培養出人才,再發展科技,形容是「一條線」。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