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基强调1.5万名本地大学生资助学额不减 - 昭传媒 UniqueMedia.hk
     

陈国基强调1.5万名本地大学生资助学额不减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到,由2026/27学年起,所有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一向以来提供予本地学生的1.5万个资助大学学位不会减少,一定会维持最少这个数目,强调当局考虑任何教育政策,一向做法都必定优先考虑本地学生。

陈国基在一个电台节目中指出,近年适龄学童减少,加上香港面积小,没有太多资源,人才正正是较重要的资源,因此需要引入和培育人才,令本港越趋国际化。他指,目前香港的非本地生分别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地区,本地生与非本地生交流可拓展视野,对未来香港发展为国际教育枢纽有很大帮助,又强调本地学生永远是政府的优先考量,不会减少本地生的1.5万个资助学额。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 将会由陈国基担任组长,而三批大学城土地分别位于洪水桥、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镇,将分别可于2026至2030年间陆续使用。

陈国基表示,首要是要参考内地及外国成功例子,包括如何带动产业以至人才训练等,未来会与一些外国的大学校长、知名教授及企业的领导商讨,尽量发挥好最早可使用的洪水桥用地,预计明年向行政长官提交报告。

被问到8间大学在北都大学城的布局会否有别于以往发展模式,陈国基表示,曾与不同大学代表聚会,很开心很多学校都对北都大学城有兴趣,当局将会简化制度并加快,例如修改法例,令整件事可以尽快及顺利进行。

陈国基指出,将来大学城的发展是要配合新质生产力,香港的优势是科研,必须要加强。他表示,本港科研基础好,将来大学城方向是如何配合科研发展,又说,理工大学曾参与太空相关项目,希望香港高科技发展能够做得更好。陈国基指出,特首给予他一个任务,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委员会,首先做好教育,培养出人才,再发展科技,形容是“一条线”。





你亦可阅读以下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