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菡称输入外劳前提是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

《施政报告》提出收紧“补充劳工优化计划”的措施。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指出,计划至今运作两年,当局留意到3.2万名外劳中,有一半人从事餐饮业,觉得有必要在这方面“做多些”,令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因此延长侍应生及初级厨师招聘期到6个星期,以及本地员工及外劳的比例须为2比1。
孙玉菡在一个电台节目上强调,输入劳工的大前提是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但仍要考虑本港劳动人口缩减,需协助缺乏人力的行业维持和扩展业务。对于日前本港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吹袭,有意见认为,政府应检视劳工法例,为雇员在恶劣天气下工作提供更多保障。孙玉菡表示,劳工处的《恶劣天气及“极端情况”下工作守则》列明,雇主和雇员事先要商量好恶劣天气下的工作安排,并要以雇员的安全为首要考量,雇主须负起“职安健”法律责任,若员工认为老板的要求不合理,可到劳工处寻找协助。
《施政报告》又提出每年会预留5亿元经常开支,加强支援照顾者。孙玉菡指,近年社会十分关注照顾者支援,政府亦已采取行动,例如推出为期3年的“齐撑照顾者行动”、照顾者支援专线等,今年7月开始与房委会和医管局合作,找出“独老”和“双老”家庭,尽早提供协助;其中医管局若发现有领取“低收入照顾者津贴”的照顾者入院,便会通报社署。他指,至今有500多位照顾者曾经入院,绝大部分在入院前已找人帮忙照顾年老或残疾的家人,当中只有2人需要社署协助。
孙玉菡说,全港有约50多万的独居和“多老”家庭居于房委会辖下的房屋,当局会先集中精力跟进公共屋邨的家庭,日后亦会研究跟进居于唐楼、三无大厦,以及私人楼宇的长者,认为可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
他又指,香港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照顾长者工作方面,政府要出钱、出力,家人也要给予多些关心,陪伴长者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