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8年來首度復辦文武二帝出巡及秋祭大典 麥美娟冀加深公眾認識本地文化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東華三院8年來首度復辦文武二帝出巡及秋祭大典 麥美娟冀加深公眾認識本地文化

東華三院時隔8年,再度舉辦文武二帝出巡暨秋祭大典。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致辭時表示,有178年歷史的文武廟,是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深受信眾的崇敬,亦是本港重要的文化地標和旅遊景點,秋祭儀式是具意義深遠的儀式,吸引市民和遊客參與,能加深公眾對民間信仰和風俗習慣的認識,有助保育本地的歷史文化。

儀式由文武二帝的分靈神像帶領,包括薄扶林舞火龍及長洲飄色等近500人的出巡隊伍,於上環文化廣場出巡至文武廟,同日亦會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包括糖畫、麵粉公仔等傳統手工藝體驗。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等人出席起步禮。

文武廟出巡隊伍將從上環文化廣場起步,以上環文武廟為終點站,沿途展示同治十一年的「肅靜迴避」執事牌、百尺薄扶林火龍、醒獅、舞麒麟及長洲飄色等具非遺特色的隊伍,隊伍共有約500人,到達文武廟後,就會舉行秋祭大典,為香港祈福。

麥美娟說:「從古至今,秋季祭祀對中華民族而言,是意義深遠的儀式。古時農民是在秋收的時候獻祭,感謝上蒼的恩澤。而到今日,有些宗族在每年的農曆9月、秋分或重陽節期間,在宗祠舉行祭祖儀式,亦有慈善團體代表香港市民向上蒼表達謝意,祈求福澤降臨、災厄遠離。多年來,東華都是積極推廣香港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竭力傳承奉祀文武二帝的秋祭習俗,加深公眾對民間信仰及風俗習慣的認識。」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