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 2035年人均生產總值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一連四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閉幕,全會聽取和討論中共中央總書習近平代表政治局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明年起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鬥5年,到2035年實現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保持戰略定力,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全會強調,「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全會提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要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全會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全會提出,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全會提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要加快先進戰鬥力建設。
全會強調, 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會分析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繼續精准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住經濟基本盤,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落實好企業幫扶政策,深入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