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內耗惠民生 行政立法譜新篇 文:陳亨利
總結第七屆立法會四年的工作,最顯著的轉變是走出昔日泛政治化的內耗困局。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行政立法關係呈現良性互動新氣象,實現了為民謀福祉的施政目標。這不僅體現了完善選舉制度的制度優勢,更彰顯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區行政主導體制的強大生命力。
曾幾何時,香港立法會深陷政治爭拗的泥潭。記憶猶新的是,反對派議員濫用議事規則,就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追加撥款、興建北大嶼山醫院等民生項目發動長達數月的「拉布」,導致相關撥款申請被迫擱置。最嚴重時,單次會議僅能處理兩三項議程,重要基建與社會服務撥款延宕經年,嚴重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可幸有中央支持,這種為政治目的而犧牲民生的亂象,隨著完善選舉制度而徹底成為歷史。李家超特首革新多項溝通機制,為行政立法關係帶來突破性進展。前廳交流會打破傳統問答模式,讓官員與議員在非正式場合深入交流;互動交流答問會則聚焦重大政策討論;聯合考察大灣區內地城市更以行動深化互信,種種創新安排實現了「相互制衡、重在配合」的協作格局。
數字會說話,本屆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多達130項,比上一屆同期多逾6成,亦完成審議逾700多項附屬法例,處理近5000項質詢。數字背後,是立法機關從政治鬥爭場轉變為理性問政平台的重大跨越。從優化醫療衛生服務到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從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每一項都緊扣市民切身利益。值得一提的是,立法會高效率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審議,歷經近十日馬拉松式會議,逐條審議條文,最終全票通過這部重要法律,為香港築牢了安全根基。
立法會不僅是監督者,更是積極參與特區治理的建設性力量,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香港找到了符合自身實際的民主發展道路!香港各界對新一屆議會充滿期待,盼望議事堂堅持理性務實作風,與特區政府並肩同行,充分釋放「一國兩制」制度紅利,共同譜寫香港由治及興的新篇章,為國家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陳亨利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