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報告指港台管理一團糟 需加強問責意識及風險管理措施 - 昭傳媒 UniqueMedia.hk
     

檢討報告指港台管理一團糟 需加強問責意識及風險管理措施

政府公布香港港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批評港台的管理一團糟,指港台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問責意識薄弱,無清楚劃分各級編輯人員的權責,編輯決定主要由個別人員按個人判斷作出,總編輯及高層管理人員角色被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商經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及港台顧問委員會主席林大輝一同出席記者會,發表對香港電台的調查和管治檢討報告。梁卓文講述近百頁的報告重點內容時指出,港台處理爭議及敏感編輯安排時,主要透過口頭上報,無設立質素保證或違規風險管理措施。報告又指,港台處理投訴機制欠缺透明度,不能確保公眾投訴得到妥善、客觀及公平處理,調查及跟進紀錄不全;衝量港台表現的「關鍵續效指標」無與約章掛鉤,公眾及持分者難以評估是否達標。

報告又指出,港台缺乏整體人力資源策略,嚴重依賴合約員工,以及俗稱「Cat II」的第二類服務提供者,節目主任職系公務員各自為政,分隔管理。而第二類服務提供者的種類,更由原先的只有5類大幅泛濫至76個工重,嚴重依賴兼職及合約員工,節目主任作為核心職系有540人,全職及兼職的合約員工有400多人,至於「cat II」第二類服務提供者有1800人,共有3千張合約。

報告指港台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問責意識薄弱,高層管理人員角色被動。

報告建議,港台加強編輯管治,強調總編輯及首長級人員的決策角色,制定一套全面編輯政策及詳細指引,供所有港台人員遵守,同時增加投訴機制透明度,訂立更具意義的服務指標。報告建議港台要嚴格審視「Cat II」現行安排,是否合乎財務委員會核准的原意及範圍等。

報告批評港台的編輯管理制度存在缺失,編輯決定主要由個別人員按個人判斷作出,總編輯及高層管理人員角色被動。報告以前年11月20日、主持涉形容警方「血腥圍攻」中大及理大的《左右紅藍綠》為例,節目被通訊局裁定投訴成立,報告引述通訊局指,港台沒有就節目作事後正式澄清、更正等,認為公眾及持分者未能獲得足夠資訊,以清楚明白港台如何處理投訴。

報告又引同一例子,指港台未能證明廣播處長為港台作最終決定的關鍵制度存在。報告建議港台,將投訴的程序及個案調查結果在港台網站等平台的當眼位置刊載;考慮聘用內部或外間獨立評審員,引進編輯檢討機制;並參考《港台約章》、《節目製作人員守則》及通訊局發出的業務指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近年社會對港台角色及立場討論兩極化,有人認為港台作為政府部門必須正面宣傳政府,亦有人認為港台享有編輯自主,政府不能置喙,他指兩者都是以偏蓋全,檢視港台運作應視乎港台是否全面履行港台約章。

邱騰華強調港台有編輯自主同時,亦有公共廣播責任,不能單以傳媒自居,需要透過準確持平的新聞報道及節目,培育市民的公民及國民身份認同感。





你亦可閱讀以下相關報導…